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7月30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支持,光明网主办、思享无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为人民抒情 追梦新舞台——2019戏曲传承与全媒体传播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戏曲界知名演员、编剧、评论员,高校学者,直播平台代表等嘉宾,就新时代下如何结合全媒体传播手段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戏曲文化进行对话和探讨。
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 曹颖 摄影:光明网记者潘迪
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提到,2011年前后,互联网行业远没有现在发达。当年各戏曲院团的宣传方式,“就是在报纸上刊登一个豆腐块儿的文章,说什么时候哪个团要在哪儿演什么戏啦!就是在报纸上的那么一小块儿地方。”当时的直播还是以电视直播为主,但多数戏曲人的思想相对保守,“直播了以后,大家都在电视上看戏了,还有人来剧场看戏吗?”这成为了剧团方面的最大担忧。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受光明网的邀请参加戏曲传承和全媒体传播的座谈会。
我从院团的角度与大家进行交流。院团作为戏曲的从业者是专业人士,但我们真正跟媒体的认识相比确实有距离。为什么这么说?原来我们八几年的演出在北京日报和晚报登一个豆腐块,几点开始,有什么演出。那个时候觉得不需要操心,业务部门跟报纸那登就可以。现在的思想需要有所转变,其实我们对媒体的认识可以说付出了一些代价。
2011年北方昆曲剧院经过几年的打磨,拍出了《红楼梦》。2011年4月7号、8号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可以说在戏曲界,在专家界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找到我们,说这个戏这么好,我们给你们直播一次。我们在我们的院务会上进行讨论,当时大家的一致意见:不能播。中央电视台播了的话,谁还到剧场看我们的戏?这个机会就错过了。结果2012年到苏州参加中国昆曲节,苏州电视台把演播车开到剧场,机器都架上了,我后来找了他们直播的负责人。我说谁让你们开车进行直播的?他说“我们昆曲节的都可以播”,我说“你们没有打招呼,没有跟我们签协议,你们不能播”。他说“我们的转播车都开了”,我说“开走!”2011年和2012年的时间,《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没有播,苏州电视台也没有播,现在想想是代价。那么好的戏,苏州人民没有看到,全国人民没有在电视台看到,至今也没有在中央电视台播过。中央电视台说北昆太牛了,你们的戏我们以后不播了,现在大家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很少有北昆的戏。
这不光是说代价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认识问题。今年的5月24号、24号,我们在郑州全国巡演,两台戏,一台《牡丹亭》、一台《赵氏孤儿》,我们请了一个App到现场进行网上直播。第一天的《牡丹亭》网上观看人数10万,第二天的《赵氏孤儿》网上观看人数6.2万。两场戏有16多万人看到现场演出。这就是现在新媒体的力量。
现在想,戏曲院团含辛茹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天天那么练,我们希望有人看戏,不是说好与不好的,反正我们演我们的,你们爱看不看。过去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现在的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现在一个抖音随时就播出去了,咱们费了那么半天的劲戏好不容易拍出来,到了剧场二三百人看,多辛酸。我们现在得把观念改变,再不改变确实要落后于这个时代,这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戏曲传承一直在做,很多年轻演员天天练功。传承没有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传播。现在的时代,我们不用新媒体的手段去推广传播戏曲文化,那真的是逐步衰减。昆曲六百年的历史不能毁于我们这一代。那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是什么?就是把我们的戏曲,尤其是我们的昆曲这么好的艺术要传播出去,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应该说我们在尽我们的努力,我们也在逐步地追赶着这个时代。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我们参加北京市教委的项目,北方昆曲剧院与五个小学联手,五个小学进行昆曲的教学和传播。3074个孩子学习京剧昆曲,通过五六年时间的尝试,在小学生当中已经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从学校、家长到老师,对我们的做法都非常赞赏,那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真正从孩子抓起。我们的责任重大,前途光明,但问题就是我们需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而且要真正地脚踏实地的完成好。与新时代的新媒体好好地结合起来,相信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春天一直在,而且是永远的兴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