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到六点主题为“政府的经济激励”的分会场学术研讨会在苏世民书院B103教室举行。
1.黄张凯等学者以二十世纪诸多民族国家出现的军阀割据、战争乃至国家崩溃为大背景,用经济史的方法研究了中华民国于1949年在大陆失败的根源。该研究以曼瑟尔∙奥尔森的流寇-坐寇理论为基础,强调了政府激励在国家失败中的核心作用。作者向前追溯到了中华民国建立初期,认为1916年袁世凯的意外离世导致的军阀割据与混战伤害了国家提供灾难救济等公共物品的能力,作者以大量数据和实证分析说明了军阀政府提供的灾难救济等公共物品持续不足为中华民国在大陆的最终失败埋下了祸根。此外,国家失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影响负面而持久。
2.徐现祥的研究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每次上升通道的打开都是靠改革这一事实为基础,围绕“改革缘何而起”这一问题展开。该研究首先提出“因压力而改革”的假说,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检验。该文以2014年开始的商事制度改革为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全国233个地市在2012-2016年间商事制度改革关注度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平均而言,上一年的GDP增速在省内排名每下降一名,当年对改革关注度将显著上升0.2个百分点。这个发现非常稳健,揭示了地方官员因压力而促改革。
3.范剑勇等学者探究了自2008年年底“4万亿”投资刺激以来,地方债务呈现出的急速螺旋式上升趋势背后的机制。该研究从地方债务的主要承担主体—地方融资平台入手,以官员晋升激励理论作为理论背景,以现任市委书记的不同来源作为官员异质性特征,将土地金融提升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高度,详细分析地方政府将土地注入到融资平台行为与地方债务增长、官员晋升压力三者之间紧密的关系。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三者之间紧密的关系,指出地方债务扩张本身具有深刻的体制性原因,并提出切断金融资源过多地向融资平台输送的渠道、加强金融监管应当是当前的政策重点。
4.刘岩与合作者的研究围绕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财力结构选择与地方政府超额负债之间的关系展开。该研究构造了一个包含违约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量化模型,通过地方政府财力结构选择的内生化,界定了地方政府超额负债的标准,并阐明了地方政府超额负债受到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动态特征的影响。基于手工搜集的2010-2015年省级地方债务与财政数据,一系列实证检验显著支持了文章的理论预测。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表明了决定地方政府负债行为的主要因素并非专项转移支付的水平值,而是其与地方自有财力的动态关联。作为政策建议,该文认为中央政府可以依靠专项转移支付来促进关键领域的经济发展目标;而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政府可以通过相应的机制调整,消除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自有财力的反向变动关系及其预期。
5.周方伟与合作者的研究首先指出资源有效配置有利于经济增长,地方官员的仕途也会从中获益,但在中国地方政府掌握土地资源配置权的大背景下,土地低效错配现象却并不罕见。作者认为面对经济增长压力,地方政府有动力去高效配置手中的资源,但财政压力与政企合谋降低了配置效率。文中的实证分析印证了这一观点,并进而提出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背景下,反腐力度的加大以及地方财政和预算制度的规范有利于地方政府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施新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钦为各位嘉宾的发言做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