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映的电视剧《都挺好》看了吗?又是在咱们园区拍的,全是金鸡湖的镜头!”“知道。马上又要放另一部了,也是在咱们这儿拍的,听说不光是金鸡湖,独墅湖边上拍了不少镜头。”进入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不知不觉竟成了荧屏上的热词,园区人熟悉的金鸡湖也成了当仁不让的大IP。谁也没想到,一个名中嵌有“工业”二字的地方,竟是一个湖光水色无限好、处处风景皆如画的大公园。这,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从建园之初就坚定不移坚持走的一条环保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就积极推进实施“生态优化行动计划”,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民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08年3月,园区获批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7年9月,园区又获评首批国家绿色园区。并先后被评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园区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这座姑苏城东的开放之城,也是一座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绿色新城。
鸟儿天堂:绿色花园的秘密
家住园区的开车一族,常有个难言的“小烦恼”:由于园区生态环境太好,成了鸟儿们的“天堂”,导致停在小区或路边的爱车上,常会落下一坨坨的鸟儿的粪便,极难处理。
根据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公布的园区生物多样性调研报告,有131种鸟儿展翅园区,鸟类多样性比较理想;栽培植物570种、野生植物199种,群落搭配丰富;水生生物328种,清洁水域“孕育”丰富物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园区生物多样性情况良好。
一个地方生态环境到底好不好,不会说话的天上鸟、水中鱼和地上的树木花草最知道答案。建区之初,园区人以新加坡为范本,常去这个亚洲有名的“花园城市”观摩学习。如今25年过去,我们的SIP也成了一个“花园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绿地面积29.1平方米,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2.6%,成为了参观访客、外地游客、往来商客们欣赏流连的地方。特别是,成为了鸟儿们愿意停留栖息的地方。多样化的生态涵养着丰富、和谐、共荣的生命共同体,这生态文明的示范园区,可能是25年来园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一票否决:绿色经济的源起
外地人初来园区,总会被这里四处遍布的绿地和开放式公园所吸引:“你们这儿真美,公园真多!”绿地和湿地比例高当然是让人们在园区会感到心旷神怡的主要原因。不过,除此之外,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也是功不可没。
在园区,不同性质用地实行功能分区,工业、居住、商业按不同功能分开规划,最大限度减少可能的环境影响。其中,产业发展用地占29%,居住、商业及公用设施用地45%,市政、绿化及道路交通用地26%,并根据工业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无污染、轻污染、一般工业、特殊工业)确定项目选址,减少环境影响。
另外,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建成覆盖全区的雨污水管网,实现雨水、污水100%分流处置。同时,自开发建设初就禁止使用燃煤等高污染燃料,同步规划建设清洁能源热电联供体系,从源头减少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
有人说,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只能是“先污染、后治理”,走曲线救国之路。
苏州工业园区却从一开始就否定了这样的“弯路”,选择绿色发展的道路。园区成立以后制定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就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一整套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严格的污染源头控制,强化绿色招商和环保前置审批,招商过程环保部门提前介入。最严厉和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对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环评一票否决制”。
在园区人的心中,有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的红线,这根红线拦住了污染企业,牢牢守护着园区的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路线。25年来,绿色经济发展硕果累累:累计引进高新技术企业3000多家,万元GDP能耗为0.2358吨标煤,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单位GDP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园区还有针对性地引进了多家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高水平资源回收公司,构建了多条以电子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为主体的静脉产业链,使经济这根城市发展的主动脉运行更为顺畅。
低碳生活:绿色城市的底色
一个生态文明的城区,必须要是全民共建共享、共同来维持,把“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使绿色不是装饰色,而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多年来,园区大力推广倡导建设绿色低碳社区,推进生态环境教育,并在全国制定了首个绿色低碳社区评价标准,率先成立社区环境管理自治机构,被环保部誉为环境社会治理的“苏州模式”。
如今,绿色生活已成为园区人的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出门,园区人首选绿色出行,因为这里有丰富的公共交通资源:从公共自行车到环湖步道,从微巴到轨交,从家门口到单位都有充足的低碳选择;饮食,园区非常注重垃圾分类和处理:高水平建设餐厨及园林绿化垃圾处理一期工程已于2018年11月开始试生产,并于今年2月启动试运行,每天可处理300吨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已实现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区域基本覆盖,“跳蚤市场”、“邻里互助广场”、“无车日接力”等活动不时举行,受到居民们的追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活的现实和标本。(黄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