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青草连绵,山花灿烂。在海拔将近4000米的高原上,一草一木经过一场淅沥小雨洗涤后显得更加清美。当采访车行到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赛尔龙乡小学时,蒙古族小伙儿扎西东智已经在校门口等候大家。身穿一身长袍蒙古族民族服装,90后的扎西东智的身形显得更加魁梧。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第四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到来之际,我奔赴多地去回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现如今的工作、生活、身体情况。
回访的路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扎西东智。2015年6月,他为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青海省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蒙古族青年,同时也是全国所有捐献者中所在海拔最高的一位。
在高寒缺氧的环境里,他的生活怎样?身体还好吗?山路中颠簸 6个小时,我们来到青藏高原腹地。此时,扎西在给学生们上课。间隙他对我说:看着眼前花朵般年龄的学生,便想到当年重病在床等待救援的小女孩。造血干细胞可以再生,但人的生命却没有第二次,既然是力所能及,就应该给那些即将失去生命的人一个继续绽放的机会。
面对记者的采访镜头,扎西东智和学生们为那些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们送去祝福,并鼓励更多人为那些在病魔中挣扎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他期待高原上的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让生命变得更加厚重,活得更有价值。
我了解到中华骨髓库已实现76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但仍有上百万血液病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中等待移植造血干细胞来挽救生命。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讲好感人至深的慈善故事,让伪科学和谣言再没有传播的土壤。
【记者:庞聪 制作:范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