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 时政
  • 世界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娱乐
  • 电视
  • 图片
  • 博客
  • 论坛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内蒙古乌审旗“三措”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实现“三变”
     http://www.neamco.com 2010-08-02 16:22:4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乌审旗充分发挥“创先争优”排头兵作用,积极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坚持“小事不出嘎查村、大事不出苏木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通过“三项措施”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实现“三变”。

      推行“一线工作法”,变“上访”为“下访”。结合鄂尔多斯市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大整治”专项行动有关部署,从旗直机关抽调300多名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组成5个工作组,按照干部在一线实践、作风在一线检验、信息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情感在一线融合、措施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的要求,深入到全旗6个苏木镇,59个嘎查村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重点查“难落实”的问题,集中抓“难解决”的环节。对影响稳定的各类问题进行“地毯式”排查,共排查梳理出各类矛盾纠纷31件,逐件进行登记建档,按照 “谁分管的工作,由谁负责”的要求,以苏木镇和旗直机关为单位,将31件纠纷中的27件重点信访问题逐案落实承办单位、包案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稳控责任人,明确办结时限,确保案案有人管、件件有人办、事事有结果。截至目前,包案重点信访问题,已有11件依法按政策解决。

      集中打造基层信访服务平台,变“被动求稳”为“主动维稳”。建立嘎查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站、苏木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旗联合接访中心“三道”维稳防线,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调解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有效整合苏木镇派出所、司法所、调解委员会、民政等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资源,建成6个苏木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52个嘎查村、6个社区、17个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站。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条龙运转,达到“进综治门,办百家事”的效果。新建占地1000平方米旗联合接访中心。从国土、建设、规划、拆迁、公安、检察院、法院、法制、司法、发改、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农牧业、林业和信访14个部门抽调15名工作人员进驻中心,展开工作。通过“来信、来访、网上约访、24小时诉求专线”四条“绿色通道”对群众的信访问题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从登记、候访、提出诉求、联合接待办理,会商解决、办结反馈、“三级”终结等环节,建立了一套便捷高效的工作流程,初步实现了“规范、方便、高效”的工作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层层上访、矛盾层层上交、上级层层交办”的问题。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来信来访电话投诉20批146人次,已答复解决14件。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变“应急管理”为“长效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将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建拆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纳入维稳风险评估。凡涉及重大措施出台或调整,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都进行维稳风险评估,未经维稳风险评估的不进行决策,防止决策不当引发新的矛盾纠纷。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对多项涉及百姓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了风险评估,有2项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维稳风险评估报告,予以停建。对督查、督办中发现漠视群众利益,作风简单粗暴激化矛盾的要实行问责;对化解矛盾不力,互相推诿扯皮,拖延问题解决的要实行问责;对搞形式主义敷衍了事的要实行问责。深入推行“四权四制”村治模式,建立健全以减控信访矛盾发生为中心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村级民主理财、民主议事等制度;以规范信访事项办理为中心的党政领导信访接待及包案处理制度、重要信访事项联席会议制度、信访信息报送及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以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站)运行机制;方便信访群众为中心的公示制度、接访流程图、规范信访工作人员行为等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鄂尔多斯创先争优办)

    [上一篇] 内蒙古二连浩特“上下聚力”形成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力
    [下一篇] 内蒙古克旗:解决“四无问题”推动后进村创先争优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发表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