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术不端之风愈演愈烈,学术造假案层出不穷,屡屡成为公众焦点的话题。长此以往,学术界的最后一块净土将会消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过:“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 逐利冲动下的学术造假和腐败行为折射出现实社会中投机取巧的浮躁心态和诚信精神的缺失,拷问着社会的道德底线,严重损害我国的创新发展之基。如果不对学术不端之风紧急刹车,我们将用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命运来买单。
 
“对学术腐败麻木 科技界将自毁长城”
  中国科协年会是中国科技界最高规格、最大规模、最具权威性的跨学科科技盛会。这一汇聚着数以百计的两院院士和数千科技工作者的大会,继2009年首次开设“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后,再次将学术道德作为首个专项论坛推出。
中国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 引用率排在100名开外
创作、翻译、编译、还是抄袭?(上)(中)(下)
处理学术不端 莫再坐而论道(新语)
院士呼吁:“学术道德维护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李政道:做学问是我一生追求 呼吸一样不可少
精彩评论
光明日报:规范学术端正学风刻不容缓
  为什么“法不责众”、“求告无门”的怨声依然强烈?执着中追问求解,是为了能尽早还学术一片净土,让学术的天空阳光明媚。
 
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博导造假遭校方数次劝阻
  今年年初,西安交通大学一名曾经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李连生被撤销了博导资格。在校方这一举动的背后,是6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对这名博导涉嫌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然而记者对该事件进行采访时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6名老教授在举报过程中,曾多次被校领导劝阻。
两大学讲师教师在国际学术期刊发70篇伪造论文
  2009年12月19日,井冈山大学两名讲师因涉嫌伪造数据发表论文,他们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上的70篇论文被一次性撤销。一夜之间,大学讲师短短几年内发表70篇论文的“骄人成果”,竟变成了一场难以收拾的闹剧,由此他们也受到了罕见的严厉处罚:撤销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开除公职,开除党籍……
“史上最牛连环抄袭门” 70余医生涉嫌其中
  所谓“连环抄袭”,是指一篇A医生于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论文,10多年来被不同的医生反复抄袭。结果出现B抄袭了A,C又抄袭了B,D抄袭C,最终E不仅抄袭了C和D,同时,还把A列为参考文献的情况。署名“中大学子”的举报者通过比对认为,仅一篇讨论“宫腔粘连”的论文,就遭遇了16个单位25人的6轮连环抄袭。
学术不端的定义
  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在发出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首次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定义。

一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是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三是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四是伪造注释;

五是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六是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七是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自然》评论:中国科研,发表还是灭亡
调查称1/3中国科研人员有过造假;急功近利和官僚干预是诱因

2010年1月12日,《自然》杂志网站刊登评论文章——《发表还是灭亡》(Publish or perish in China),对中国的科研造假现象进行了评述,称中国科研人员需要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压力可能促进了不端行为的产生。
文章说,中国最近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学术造假事件凸显,中国的学术评价系统过于强调发表论文。由武汉大学进行的调查估计,中国代写论文等造假行为的市场在2009年达到10亿人民币。 文章说,中国科技部曾组织对科研造假行为进行调查,但结果尚未对外公布。《自然》杂志从多种渠道设法探知,在调查涉及的中国6家顶级研究机构的6000多名科研人员中,大约三分之一承认有过剽窃、造假行为。
  按论文发表总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发表总量为649,689,紧随英国之后,并基本与日德持平,排名世界第五。
  按单篇论文引用数,排名世界前三的分别为瑞士、美国、丹麦。中国单篇论文引用数仅为5.24,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无力入列前20。
  从以上图示可以看出,以总量评估各国科技论文发展水平,中国实力的确不凡,但细究两份榜单可知,中国论文“硬指标”——单篇论文引用数并不理想,中国正面临质与量“不同步”、“不同速”的尴尬境地。而透过这中国论文虚假繁荣的泡沫,我们看到的是学术不端之风愈演愈烈背后的种种痼疾。
 
政学合一:中国学术腐败的根源
近年来学术界的反腐行动之所以成效甚微,就是因为它未能触动造就它的体制性因素。治标不治本的学术反腐行动最终强化了有利于学术腐败的社会心理。造就学术腐败的体制性因素究竟是什么?答曰:政学合一。更多>>
大学精神缺失是学术造假不断的本因
不管是制度缺失,还是学术浮躁、抑或是教育产业化,都只是产生学术造假的外在原因,究其根源,其实还是大学精神的缺失。正是由于大学精神的缺失,致使行政化、官本位、金钱崇拜渗透到大学,造成了大学的产业化倾向、学术浮躁和制度缺失,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甚至学术商业化。更多>>
从学术评奖看学风:浮躁和不正之风侵蚀“净土”
当前,学术界各种各样的学术奖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者也经常面对各种评奖。其中,不乏科学公正的评奖,为学界所公认;一些学者反映,如今某些学术评奖已经演变成学术自由市场,形式雷同,鱼龙混杂,评奖专业户、利益集团化和潜规则盛行,完全背离了学术评奖本身的主旨。更多>>
 小调查
您认为导致学术不端行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以下哪方面?
学术道德
学术评估体系
官僚权力部门
监督以及惩罚制度
 
您认为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能否根除?

不能
不知道
 
 
 

学界如是做。。。

学报总编自揭家丑:该刊31%投稿存在抄袭
  事件源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于9月9日的一篇通讯文章,文章的标题颇为引人瞩目———《中国某期刊检测出31%的投稿中有抄袭现象》。“31%”也就是接近1/3!这个数字触动了中国科研人员的神经,甚至是自尊。各方争论焦点是:这个数字真实准确吗?是怎么得来的?张月红投稿给国际刊物“自揭家丑”的用意何在?
李政道:做学问是我一生追求 呼吸一样不可少
《科学》主编谈学术反腐:学者造假学校同罪
韩启德院士:学术评价 只能来自学术共同体
 

政府如是做。。。

遏制学术不端,靠法律“亮剑”?
  学术腐败为何屡禁不止?怎样的猛药才能攻克这一顽疾?针对当前学术剽窃、造假等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蔓延之势,学术界在呼吁研究人员加强道德自律之时,也期待从制度、法律层面上从严惩治,建立完善的制度尽快将规范学术诚信纳入立法程序。
应通过立法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整治学术不端需要真刀真枪上场
对学术不诚信,国家层面如何做到“零容忍”?
 

媒体如是做。。。

朱学勤:媒体不应对学术问题充任审判官
  朱学勤:从来没有被媒体这样密集轰炸,形成很大的冲击波。我希望能以冷静平和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清白,不想被媒体炒作或网络意见左右,形成混战。 学术规范问题应由权威学术机构甄别,而不能由网络、大众媒体做判断。我希望自己面对的是学术机构的调查。
“媒体审判”应让位于学术审查
人人都可以对学术不端当判官
媒体评价可有效监督学术不端 但不能代替学术评价

美国:
处置学术不端行为决不手软
美国对学术不端的查处是最为有力的,有多种惩处措施。学术不端者在一定年限内(从18个月到10年),不能获得联邦政府的研究项目,也不能在美国公众与卫生服务部设立的任何咨询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任职,也不得担任这些机构的顾问。更多>>

法国
通过制度建设营造严谨治学氛围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成立了科学伦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研究人员尊重科学伦理,正确处理个人研究自由和对社会义务的关系;法国另一个重要科学研究机构——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也在1999年成立了科学廉洁委员会,该委员会接受书面申诉报告,并在保密的前提下备案并开展相关调查。更多>>

瑞典
筹建统一权力机构严防学术造假
瑞典研究委员会和瑞典全国高校联合会2007年6月联合向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包括设立一个全国性的权力机构,负责处理包括个人在内的各个方面提出的有关学术造假案件问题,并对相关案件展开独立的调查;各高校都必须设立在法律和学术上均具权威性的学术造假案件处置办公室等。更多>>
 
  学术造假、学术剽窃、学术抄袭等学术不端之风,如今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由个别发展到常态,由不耻发展到麻木,中国学术界已经陷入一个失范的窘境之中。要重拾学术精神,还学术研究与创新以健康的社会空气,需要社会每一份子的积极努力,无论是作为权力机关的政府,承担舆论监督角色的媒体,还是以学术研究为本职的学者,以及普通国民,不仅要做到对学术不端之风“零容忍”,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从改变学术界现状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而形成整治学术不端之风的合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留言显示区
外国如何监管学术腐败
外国如何监管学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