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经济孕育新增长力量的关键转折期
在经历了对“唱空”中国早已见怪不怪的2015年,在经历了国际经济形势愈加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复苏持续乏力的2015年,中国最终交出了GDP实际增速为6.9%的经济发展成绩单。细细解读2015中国经济增长各个方面的指标数据,可以看出,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积极推动下,2015年正是中国经济孕育和爆发新的增长力量的关键转折期。【详细】
在经历了对“唱空”中国早已见怪不怪的2015年,在经历了国际经济形势愈加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复苏持续乏力的2015年,中国最终交出了GDP实际增速为6.9%的经济发展成绩单。细细解读2015中国经济增长各个方面的指标数据,可以看出,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积极推动下,2015年正是中国经济孕育和爆发新的增长力量的关键转折期。【详细】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总目标当中的第一个“一百年”;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国梦”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回顾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过去几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表明,社会差距和社会不平等在加剧,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全面”是一种系统思维,也是一种执政思维。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当政者要维系长治久安,就是要注意全面性,防止出现重大的缺口和短板。在新中国成立以及60多年,在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我们要切实实现身份的转换,牢固树立执政意识。
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也是其他三个“全面”的根本保证,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严治党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非凡的成果,反映了党在新形势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与行动能力,也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政治大智慧。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整合、提升。毛泽东的治党思想,“从严”是其本质特征;邓小平强调要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的是注重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从严”,也强调“全面”,又注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还注重从破解我们党面临的“四种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入手全面从严治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整合和提升。【详细】
【光明论•治国理政新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由大变强之道
作者: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 韩庆祥,中央党校博士后 陈远章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既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它是由大国成为强国对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其活生生的实践基础,它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又有其内在的现实基础,它是新常态背景下力求解决我国调结构、转方式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发展短板的本质要求,还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更有其牢固的政治基础,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因而,研究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当代中国发展全局的一个战略性课题。本文主要从整体上来理解和把握“五大发展理念。”
关系发展全局
——涉及发展的基本关系和基本方面
创新,讲的是发展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是解决我国发展的“虚胖”进而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这里讲的创新,涉及的主要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显然,这里主要讲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指出: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显然,这主要讲的是社会环境与人的创新之间的关系,如社会为人的创新提供种种供给等。在这里,社会流动机制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全社会能形成一种“由下向上”的流动机制,人们通过努力奋斗、能力发挥和业绩贡献就能由下层进入社会上层,如果处在上层的人不努力,不发挥其能力,也没有多大社会贡献,就会由上层掉入社会下层,那么,这就容易形成一种促进创新的社会体制机制。
协调,讲的是发展布局以及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它既涉及到区域、城乡、部门、行业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还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中所讲的“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当然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关系,都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正确处理这些重大关系,是我国发展制胜的重要法宝。要正确处理好这些重大关系,从哲学来看,需要运用好唯物辩证法,照辩证法办事。
绿色,讲的是发展质量,主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破坏自然环境的发展不是有质量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我们应实行的发展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这里的有质量,其中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此基础上,当今我们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就是在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前提下的发展。
开放,讲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主要涉及到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发展的轨道,它要融入并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正是在融入并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中国发展起来了,同时也对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当今,整个世界处在一个交融交流交锋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尤为重要。开放,是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根本途径,也是营造良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的重要方面。在开放中,我们既要利用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同时也要警惕种种“陷阱”。当今我们所讲的开放,既是双向开放,又是全面开放,也是更高层次的开放,还是协调共进、互利共赢且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开放。
共享,讲的是发展目的,主要涉及的是人与发展的关系。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发展的成果既要用来扩大再生产,也会为一部分人享有,但最终还应当以人民为中心,为全体人民共享。应当说,用来扩大再生产和为全体人民共享是正途,尤其是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更应强调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史观。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由上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涉及的都是发展中最基本的关系、最基本的方面,因而它关系着发展全局。
关系发展根本
——体现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
五大理念也关系发展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发展规律。遵循发展规律,主要是遵循自然法则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来讲发展,必然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自然发展规律,就是人和人类社会应是在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发展,这样的发展才是真正遵循着自然本性和自然生态的发展,也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以破环和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既破环了人的生存环境,又污染了人的身心,最终会葬送发展成果。中外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发展一定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西方提出的新发展观,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发展进程中自然环境所付出的代价。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来讲发展,必然提出创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首要追求的是效率和物质财富积累。追求效率和积累物质财富有两种基本路径或模式:一是主要依靠人以外的“物”来推进经济增长,如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规模驱动;二是主要依靠“人”来推动经济发展。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依靠人以外的“物”来推进经济增长。历史来看,这种依靠“物”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和模式功不可没,也具有历史必然性。但这种路径和模式之代价越来越大,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必将走向主要依靠“人”来推进经济发展。这种发展就是当今我国所讲的,走向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其核心,就是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创新人才培养,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育。在这种情境下,就必然提出创新发展理念。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来讲发展,必然提出协调发展理念。一个社会的发展,既要注重发展活力,也要注重发展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一个社会如果缺乏活力,就好比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如果失去平衡,就好比一批脱缰的野马。实现平衡与和谐的根本途径,就是注重发展各个方面的协调性,用协调发展实现平衡与和谐。
遵循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来讲发展,必然提出开放发展理念。任何一个国家在逐渐发展和强大的进程中,必然走向开放。古代中国的唐朝在发展进程中建立起来的“丝绸之路”,就是一种“走出去”的开放;当年欧洲国家在走到强大的发展进程中“走出去”了,但这种“走出去”,要么是建立殖民地,要么是侵略别的国家;美国在走向发达、强大的进程中也“走出去”,既在全世界建立军事基地,又在全世界实行美元霸权,还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文化,进行文化殖民;当今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也必然遵循这一世界历史发展规律,要“走出去”。当然,我们的“走出去”不是建立殖民地,不是输出过剩产能,不是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实现互利共赢、和平发展。
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的人的发展规律来讲发展,必然提出共享发展理念。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价值取向,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创造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甚至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人要为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做出某种牺牲,但当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便有享有物质财富的内在冲动和需求。当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时候,他会在其拥有获得感的同时,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更加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更能使其人生出彩。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讲的共享,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这种共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
关系发展长远
——体现由大国成为强国对发展的要求
大国与强国,对发展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由贫穷走向温饱再走向小康这一历史进程中,目标是要把我国建成一个大国。1978年以前,我国发展相对落后和贫穷。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内在必然性,也由于“时空压缩”,我国便实行追赶或赶超战略,目的是抓紧“做大蛋糕”。在这一时期,国家集中资源和力量快速发展经济并积累社会物质财富,就成为首要目标。然而,那时,我国人才资源不足,也缺乏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自然资源、办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工厂、资本投资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来拉动经济,即发展经济注重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集中国家资源和力量先使一些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也是历史的必然。历史和实践证明:这种经济发展路径,确实使我国以发展的高速度换来了发展时间,也拓宽了我国发展空间,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发展中的代价出现了,自然环境被污染了,发展出现了不协调,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畸形发展的情境,一些人缺乏对发展的获得感,这既影响创新活力,也影响社会和谐。自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相对发展起来以后,我国就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由大国成为强国,由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就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发展全局进行顶层设计。“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在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即在由大国成为强国、由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国发展全局进行的顶层设计:在发展动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在发展布局及其基本要求上,由不协调发展走向协调发展;在发展质量上,由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走向绿色发展;在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上,由单向开放式发展走向双向开放、全面开放、高端开放、协调共进、互利共赢式发展;在发展的目的上,由一部分人缺少获得感的发展走向人人拥有更多获得感的发展。
关系发展短板
——抓住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和短板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既是影响“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顺实现的五大决定性因素,也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且引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理念,还是使我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发展之道;同时,也是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所存在的五大“矛盾、问题、短板”。这五大因素既“重要”又是“短板”,可见这五大因素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创新”,表明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国要积极克服人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即社会环境还满足不了人们对创新需求的矛盾。缺乏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和“短板”,由此,我们要努力使社会为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提供制度供给、组织供给、公共资源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分配供给、文化供给和社会环境和社会流动机制供给。“协调”,表明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国要积极克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协调,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第二个根本问题和“短板”,由此,我们要按照全面协调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上为协调发展而竭尽心力。“绿色”,表明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国要积极克服人与自然的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自然生态环境被破环,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第三个根本问题和“短板”,由此,我们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付出艰辛努力。“开放”,表明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国要积极克服中国与世界的矛盾,即世界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的围堵打压,并挤压中国在世界上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的开放还是低层次的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水平还不够高,高端开放程度还不够,互利共赢式开放也有待加强。这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第四个根本问题和“短板”,由此,我们要为单向开放式发展走向双向开放、全面开放、高端开放、协调共进式开放、互利共赢式开放而积极努力。“共享”,表明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国要积极克服人与发展的矛盾。一些人对发展成果还没有更多更好的获得感,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第五个根本问题和“短板”。由此,我们要基于公平正义,积极努力做到使全体中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关系发展方略
——体现“人民共创共进共生共赢共享”的哲学思想
创新谓之“共创”,体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协调谓之“共进”,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协同共进;绿色谓之“共生”,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谓之“共赢”,体现为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享谓之“共建共富共享”,体现为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这里讲的“共创、共进、共生、共赢、共享”,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以人民为中心,因而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人民共创共进共生共赢共享”。“创新”的首要目标是创造社会财富或社会成果,“共享”的实质是使人民共享其创造的社会财富或社会成果,创新为出发点,共享为落脚点,所以,“创新”和“共享”是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关乎发展方略,可简称为“人民共创共享”。由此,“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人民共创共享”。这一哲学思想,实际上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哲学思想在我国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四个全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种新战略布局,既注重了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牵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牛鼻子”,又适应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详细】
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呐喊声中,一个个落马人物,尤其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光鲜外衣掩盖下的肮脏心灵被揭露出来:台上义正言辞、掷地有声;台下道德败坏、毫无底线。【详细】
虽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经济领域,但也要看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定是全面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设备。【详细】
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立足于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立足于这个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牢固的根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才能通俗化、大众化,“接地气”,从而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详细】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详细】
战后至今,甚至同样是当中国抗战正在艰苦进行之际,我们中国人自己有关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而有关抗战领导权、主导权以及抗战功绩大小等话题,也一直不绝如缕,绵延至今,争论不休。【详细】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等重大论断掷地有声,无疑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理念的深入阐述,反映我们党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