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要闻 更多»

西辽河印记 | 雄壕卧野 薪火续今

金界壕,作为金政权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如一条巨龙,腾跃于山河之上,盘卧于旷野之间,在内蒙古境内蜿蜒3600多公里,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道“万里长城”。

西辽河印记 | 北方佳人 华韵千秋

叩开墓葬大门的瞬间,千年的风从中涌出,一幅幅壁画在幽暗中逐渐明丽起来。主墓室,一对夫妻并肩静卧,他们相互紧挨,纯金面具覆住容颜,头戴鎏金银冠,身穿银丝网衣,脚着鎏金银鞋,身边奇珍异宝在尘埃中闪烁。墓志铭上的字迹从千年之远款款而来:故陈国公主墓志铭。

西辽河印记 | 史前瑰宝 辉耀东方

“南宝力皋吐遗址规模巨大、形制特殊、出土遗物丰富、文化面貌新鲜复杂,它的发现对研究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史前文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南宝力皋吐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原主任吉平给出了高度评价。

西辽河印记:跨越千年的文化邀约

继“日出西辽河”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之后,内蒙古日报社与通辽市再度携手,推出“西辽河印记”全媒体传播活动。深入历史腹地,拾撷5颗璀璨之星:哈民遗址、南宝力皋吐遗址、陈国公主及驸马合葬墓、吐尔基山辽墓、金界壕遗址。

探循西辽河

大地铺纸,岁月为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几千年日升月落,摇不尽的岁月悠长。西辽河书写了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载着晨曦,穿古越今。桨声帆影,河水静深。滚滚的浪涛里,藏着文明最初的平仄。

西辽河印记,重磅发布!

在祖国北疆的广袤大地上,西辽河宛如一条搏动万古的生命脉络,滋养了千里沃野与壮美风光,孕育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文化篇章。循着西辽河溯源而上,解读一段段被时光铸就的传奇故事,在崭新的时代里续写华章。

 

成果 更多»

哈民之民

粟黍驯化、玉礼肇始、榫卯发明,这些曾经深埋风积沙下的哈民文化基因,早已融入中华文明血脉,成为多元一体格局的远古见证。

金筑界壕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穿越800年历史烟云,从土夯的军事屏障,到承载记忆的文化符号,再到见证地域交融的历史印记,金界壕的物质遗存与文化印记,始终滋养着这片土地的文化传承与情感联结。

南宝之宝

这里不仅出土了神秘的人形陶壶、憨态可掬的石兽首、造型独特的骨冠和温润的玉牙璧,更有各式骨柄石刃刀、五角星形石骨朵等千余件艺术瑰宝。多种文化类型的并存,见证了一场史前文化交流的盛大场景。

千古西辽河 清波润北疆

千古西辽河 清波润北疆

“西辽河印记”全媒体传播活动成果发布

随着系列产品陆续发布,将吸引更多人走近这些遗址遗迹。让中华文化之光辉耀当下,照亮前程。

“西辽河印记”全媒体传播活动成果发布会举行

“西辽河印记”全媒体传播活动成果发布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