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级的赵冬梅:中国人的中秋就是团圆
@八八级的赵冬梅:中国人的中秋就是团圆
https://flv1.gmw.cn/gma/20251001/20251001174900535_5687.mp4
张忠强:请兔儿爷 拜兔儿爷 庆团圆
https://flv1.gmw.cn/gma/20251001/20251001174903659_5772.mp4
@扬眉剑舞:中国传统节日讲究“应时而衣”
https://flv1.gmw.cn/gma/20251001/20251001174906596_1355.mp4
《月圆如梦》演唱者:中秋味道独属于家乡
https://flv1.gmw.cn/gma/20251001/20251001174909330_2837.mp4
乔美霞:在灯上写下中秋故事
https://flv1.gmw.cn/gma/20251001/20251001174913036_2572.mp4
@勾手老大爷邓肯:很多汉服都是基于历史考证
https://flv1.gmw.cn/gma/20251001/20251001174914967_0740.mp4
  •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浄,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宋]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湖广江南一带,有在中秋节燃灯的习俗。无论是制灯船,还是瓦片叠,塔上燃灯,一盏盏明灯,都代表着人们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年景的憧憬和祝愿,也表达了亲人团聚的欢乐。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桂花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开花,这也是中秋月下赏桂花习俗的由来。桂花的香味独特,四处飘逸,沁人心脾。在我国,桂花往往象征着团圆、幸福与吉祥,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