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谭映军:左手担负国防 右手救死扶伤

谭映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先后毕业于陆军军医大学和空军军医大学,历任原成都军区总医院医务部助理员、科长、副主任、主任等职务。
  长期从事临床医学、灾难医学、卫勤保障、科研训练和医院管理等工作。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被原解放军四总部授予全军“神舟七号”卫勤保障先进个人称号,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二级医院院长,获“一级和平勋章”和“杰出贡献荣誉勋章”。曾参加“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平列车-2018”中老人道主义医学救援联合演训任务、老挝阿速坡省溃坝医学救援、“援尼抗震”、“援利抗埃博拉”、“联合救援-2019”中德卫勤实兵联合演习等非战争军事行动。

  • 四川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肿瘤专科学科带头人。

    入选四川省首届“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项目,曾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国之名医”、四川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首批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四川省首届“新时代健康卫士”等。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

    从事放射肿瘤学临床一线工作35年,郎锦义带领着团队在肿瘤放射领域不断探索前行,使得四川省在该领域的治疗水平在西部逐渐突起,短时间内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他曾经说“医生真正的理想不是荣耀,而是最后得到病人的认可”。

    郎锦义和四川省肿瘤医院这一方土地的故事,也影射呈现出中国肿瘤学的发展缩影。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近30年来,致力于我国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被誉为“国内开拓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先驱者之一”。

    2005、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内镜医学最高奖“恩德思奖(Endoscopics Award)”;2018年获“中国医学科学家奖”。

    外科设备和器械的进步,带动了现代外科手术的技术演变,改变了医生的思维观念、技术路线和操作技巧。但是,不管是早期手术刀,还是现在的机器人系统,对于外科手术的操控来说,依旧掌握在外科医生的双手上。外科微创理念的外延和内涵究竟涉及到哪些范围和程度——这成为胡三元总是在思考探索的方向。

    站在手术台上已30多年的胡三元,经历过无数危急凶险的手术场景,对于如何辩证地看待手术“完美性”,一名成熟的外科医生应具备怎样的思维和判断力,他有着深切体悟。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共20余项。作为主要获奖人之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3项。

    梁廷波是我国知名的肝脏移植专家。谈到自己的团队,梁廷波总是露出自信坚定的微笑。在这个团队手中,每天都在创造新生和奇迹。在国内大多数医院中,单一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十分常见和成熟,而浙大一院实现的是肝脏、胰腺、小肠、大肠等多个大器官同时移植,这一技术挽救了很多疾病极其凶险、生命极其微弱的病患。

    在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浙大一院大器官移植团队将一种“移植精神”,播撒在了整个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心中,“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用一流技术帮助患者解除痛苦,点亮生命灯塔”——成为浙医人心中共同的信仰。梁廷波形容“移植精神”,是一种拼抢、往我、合作、奉献、创新的境界。

  •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始建于1955年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是河北省癌症中心、河北省肿瘤研究所,肩负着省内肿瘤诊治事业发展的重任。

    从1972年开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专家团队行程百万公里,普查百万人群,在省内各地建立7个肿瘤防治点。在长期下乡普查和义诊,对食管癌进行流行病调查和基础研究的同时,医疗队积累掌握了大量的临床情况,这个时候,进一步完善食管癌综合防治机制变得尤其迫切,而找到食管癌早筛确诊的技术成为了关键所在。

    上世纪70年代,河北省开始承担援外医疗任务,向非洲面积第二大国家刚果(金)派遣医疗队。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先后组建了10批医疗队共28人次赴外进行医疗援助。

    在践行探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事业中,河北医大四院一直脚踏实地奔赴在前列,而当接到国家医疗援外的战略部署任务时,医疗团队的年轻医生们在艰苦环境中,依旧怀揣着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将青春和汗水播洒在了遥远的非洲大地上。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临床医学、灾难医院、卫勤保障、科研训练和医院管理等工作。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被原解放军四总部授予全军“神州七号”卫勤保障先进个人称号,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二级医院院长获“一级和平勋章”和“杰出贡献荣誉勋章”。曾参加了“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援尼抗震”、“援利抗埃博”、“联合救援-2019”中德卫勤实兵联合演习等非战争军事行动。

    谈到医院的优势学科,谭映军如数家珍。如今的中部战区总医院拥有雄厚的医疗实力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老军医、老专家们,薪火相传、继承发展的结果。

    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医疗阵线,军医都肩负着比同行们更重的使命。谈起自己30年来从医从军的经历,谭映军总是有说不完的感慨。他说作为一名人民军医,既要拿得起手术刀,又要担得起枪;既要保家卫国,又要救死扶伤。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始建于1934年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授予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广西的很多“首个”诞生在这家医院:广西高校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西首批人才小高地等等,可以说是广西医学研究、临床医学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是广西医疗的“领头羊”。

      广西是唯一同时与东盟国家海陆相接的省区,与东盟各国疾病谱相似。凭借着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医院多年来与东盟医疗领域交流密切,对带动这一区域的医疗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基于医院与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在疫情期间,医院与柬埔寨等国家的医疗团队密切联系,定期开展远程视频会诊,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分享中国战疫经验。

      2020年8月,在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医院正式推出日间手术中心,拥有7个现代化手术间,这是患者从入院、手术到出院,在24小时内完成的一种新型手术模式,从而缓解长期以来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有效提高社会医疗资源利用率。

  •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虽地处地级城市,虽是拥有121年历史的“老”医院,但苏北人民医院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的任何节点,都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始终不断创新和探索。

      可以看到,“智慧医院”的概念在苏北人民医院绝不是纸上谈兵,有很多鲜活务实的创新和摸索在这里时刻上演,在业界拥有不小的名气。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慧化,徐道亮常常感慨,技术探索日新月异,但通过这一场场革新,苏北人民医院成功地转型了管理理念。技术在改变,而永远不变的是:为患者服务的初心。

      在未来5年内,徐道亮有一个“幸福苏北”计划,就是让医院的每一位员工在这里感受到幸福感,不断提升满意度。

      信息化时代下,越来越多交互信息可以在网络空间完成,那么在医院这样一个实体空间里,是否还有值得苏北人民始终坚守着的东西?徐道亮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传承百年仁爱 精通济世医术”的文化价值观。而在这一代代薪火相传和砥砺前行中,作为一家拥有2817位职工的医院掌舵人,徐道亮说自己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来源于此。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

      作为一种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诊疗技术,内镜超声介入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我国,当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不仅缺少器械和相关规范,就连能看懂内镜超声影像的医学人员都是凤毛麟角。

      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的孙思予,在第一次看到这项技术的操作流程时,还仅仅是医院内镜中心的一名“新兵”。这一手术微创技术,与传统治疗手法相比,为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命希望的同时,也为我国消化内镜医生开拓了更加宽阔的学术空间。当时的孙思予就暗下决心,要将内镜超声介入技术研发视为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再出发之后,孙思予带领着团队不仅研究出一系列通过穿刺针穿过消化道壁对周围病变进行诊治的系列创新技术,首创通过内镜超声引导进行注射、结扎和全层切除治疗黏膜下肿瘤技术,还不断改进内镜超声器械,自主研发内镜超声引导下的吻合支架及电植入系统。

  •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坐落于塞外青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医科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作为享誉南北的“塞上名院”,历经 60 余年发展建设,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急诊急救及传染疾病预防方面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其自治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关系,不仅承担着本地的基础疾病的医疗责任,还对周边的传染疾病等有着不可忽视的重任。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医院,更需发挥其优势,做好科研、临床与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第一代建院人的守护与支持,离不开老一辈的医学家的贡献,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者的付出与责任的坚守。现如今,医院已经成为自治区首家挂牌互联网医院,从信息化到智慧化,从线下到线上,完成了更加值得展望的医院内涵建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党委书记,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

    2018年10月,刘连新带领着自己的博士团队来到了中国科大附一院,也就是安徽省立医院。从白山黑水到创新高地,从开设新科室到医院管理,很多从零开始的探索和尝试,由他和团队接连展开。

    刘连新的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是肝脏外科和肿瘤外科。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后,他就迅速牵头成功开展了许多高难度手术,带来了丰富的腹部介入外科和微创外科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而作为一名迄今已经操刀了上万例手术的外科医生,刘连新也为医院带来了自己的外科微创医学理念。

    学科水平是医院办院质量的主要标志和发展根本,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发展“科大新医学”是中国科大附一院近些年来推动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刘连新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0年,中国科大附一院护皖、援鄂、支援国际三线作战,出色完成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任务,同时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国家荣誉。在这次战疫工作中,中国科大附一医护工作者出色表现,充分展现出了医院“仁术济世,求实创新”“红专并进,科医报国”的人文精神。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俐娟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教授带领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汇聚了众多国际顶尖专家和科研团队,共同致力于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工程技术平台搭建和临床应用转化,已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的成果及重要进展。

    目前,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已达百余人,其中有多位高水平学者包括海外归国博士,担任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要骨干的学术队伍,而这其中很多人会选择留在华西,多数原因就是魏于全教授那一封封亲手写出的信。

    魏于全教授带领的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几年来承担着973、863等国家级重大课题60多项,在现代生物技术与临床医学等多学科融合而成的生物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效。

    21世纪,人类迎来了生物治疗的时代。现代的医疗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已经走上了高科技领域。而华西医院作为在国内科研实力排名第一的医院,创新也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已经成为了每一位华西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 郭应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早上8点半,根据不同手术需要,郭应强往返于两个手术室之间:一个是常规外科手术室,另一个则被称作杂交手术室。在这里,他每周要亲自操刀15台以上各类心脏重病患手术。

    中国是心脏瓣膜疾病高发国家,每年需要手术的病人超过20万,但受制于高龄和身体机能所限,真正具备接受手术条件的病人却不到三分之一。由此每年约有十五万病人正在失去手术机会,面临死亡威胁,这就对现代心外科手术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新要求。

    2014年3月26日,郭应强第一次走进杂交手术室,开始了他微创介入心脏瓣膜植入术TAVR的探索。郭应强说,微创是现代外科医生的必经之路。尽管经历了无数次动物试验模拟和充分心理准备,TAVR手术真正开始投入做患者时,郭应强还是面临到了大量未曾预料的难题。

    在随后无数个手术室的日日夜夜,他与团队一个个问题解决,一台台手术继续,成为了国内首个完成100例经心尖穿刺TAVR手术的单中心。五年时间内,华西医院郭应强心外微创瓣膜团队逐步成为了一手拿手术刀、一手拿导管的复合型外科医生团队。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带头人 龚启勇

    华西磁共振研究中心,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的以高场磁共振成像为核心的开放性研究平台。对于普通人来说,这里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而对于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4年的龚启勇来说,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室,有着的也只是一个个普通的患者。在我们的传统概念里,医生都是通过药物或手术刀来救死扶伤,然而龚启勇教授却是用图像来拯救病人。

    华西医院在临床中发现影像虽然可以帮助绝大部分病人,但是对于精神、心理类疾病的患者,没有办法很好的解释病因,是否能有更客观的指标为患者诊断病情?这成了华西医院临床的难点。因此,2005年,龚启勇从英国留学回来开始组建团队,他研究的切入点,就是精准医学里的分子影像技术。

    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并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作为一个前沿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让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更效率的配合工作,成了龚启勇教授最关心的事。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主任 陈茂

    几乎每一位在华西医院工作的员工,都自豪地称自己为“华西人”。在这些精彩纷呈的成功、意志和情感的背后,家国情怀、使命梦想、拼搏实干却几乎可以从所有人口中不约而同说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上午9点半,手术室内护士们正在为接下来一场的心脏瓣膜微创手术做术前准备,而此时,本次手术的主刀医师——陈茂,正在隔壁房间和团队成员进行着手术前的讨论。为了让手术风险降到最低,预防各种突发情况,这种会议已经成为陈茂团队每场手术必不可少的环节。

    2012年4月17日,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完成了西部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同时这也是陈茂的第一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他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越来越多的成功病例,让陈茂更加相信自己当初选择心脏瓣膜病微创技术的决定。之后的时间里,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和家人团聚,成了他一直努力的方向。

  • 佛山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应用中医药技术和中西医结合,全面、深度参与中国疫情防控救治,取得的效果和贡献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中国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向10多个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医药产品,为世界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崭新的“中国方案”,赢得国际社会赞誉。
            从2020年2月驰援武汉,到2022年支援上海,都可以看到佛山市中医院医务团队的身影。他们在患者们最初的不相信、不确定中,展开救治,用疗效和康复率交上答卷,成为了我国中医药抗疫战场上一支急先锋队伍。
            佛山市中医院在数次抗疫中,在所负责的病区实现中医药全覆盖,以新冠患者个体性为依据,用千人千方理念和自己独特的——“个性化中医药方”100%、“中药汤剂服药”100%、“中医护理适宜技术”100%,三个100%疗法,取得良好疗效,擦亮了佛山中医药品牌。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学系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全国委员及科学普及副主委、中国国际医促会泌尿生殖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从事泌尿外科工作33年,擅长腹腔镜、经皮肾镜、前列腺腔镜治疗等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一项、北京市科委、教委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泌尿专业学术论文近百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毗邻北京中华世纪坛,创建于1915年,1989年通过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这家原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发展百余年历程,经历了多次更名。从一家铁路系统职工医院,到如今已是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综合公立医院。  
            经过时间的洗礼与沉淀,北京世纪坛医院历经了怎样的故事,又见证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哪些重要节点与变迁?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869年。建院154年来,浙大二院始终扎根祖国大地、扎根百姓需求、扎根时代需要,不断传承创新、接续奋斗,已成功跻身全国综合性公立医院第一方阵前列。成为“效率医疗”改革的先行者和倡导者、全国同行公认的精细化管理典范。
            2022年3月,浙大二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博奥院区)正式运营。
            在这里,一站式解决复杂、疑难、危重的心脏、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等诸多顽疾;在这里,一个病房可以解决多个血管相关的问题;在这里,为患者提供全程、闭环、个体化、一站式、全周期的宣教、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
            目前,浙大二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博奥院区)已启用4间杂交手术室,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一站式杂交手术室群。这一被称作手术室中的“航空母舰”,一旦微创介入手术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医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灵活转为开放手术,而不需要将病人转到开放手术的手术室进行二次手术。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建于1844年,作为第一所将主体迁至浦东的市属综合性三甲医院,仁济见证并参与了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历程。这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医院始终立于时代发展潮头,抓住机遇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超越。尤其是在学科和人才建设等方面,近几十年来,仁济实现着快速成长与发展。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根本遵循。同样,人才也是一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仁济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投入,近些年,学科人才经费投入占医院支出比例均高于3%,全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2020年3月仁济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启用,2022年总计服务患者117万人次,诊疗服务量居上海市级医院首位。在一个个创新服务模式的经典案例中,可以看到这所医院一切为了患者的初心。仁济在近三年上海市万人问卷调查中,病人满意率处于全市前列。

  • 北流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

    “北流是广西玉林的一个县级市,我们首创首成,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北流人口比较多,辖区约有156万人口。北流市人民医院作为北流市唯一一家三级综合医院,定位就是做这个区域的急危重症中心、疑难杂症诊治及研究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北流市人民医院前身为北流县公医院,历经数代北医人的拼搏奋斗,医院现已连续7年位列中国县级百强医院、广西省域30强医院。
            2021年8月8日,陆晓生正式加入北流市人民医院,任院长全面主持工作。从地级市三甲医院到一家县域医院,很多人不理解陆晓生的这一选择。
            加入北流市人民医院,陆晓生的想法很纯粹,我们要探索出一条标杆式道路,为国家守好县域医疗的大门。
            北流市人民医院守护一方百姓,辖区居民过百万,建院90年来,虽有一定的积淀和基础,但面对医疗高质量发展的课题,依旧存在不小的困境与短板。陆晓生深入一线,经过细致考察,深感争创三甲之路,任重而道远。

  • 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湖南省肿瘤医院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位于湘江之滨,长沙市岳麓山西北、西湖文化公园咸嘉湖畔。始建于1972年的湖南省肿瘤医院,是全省肿瘤防治中心。2022年7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召开《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视频会议》,揭晓了2020年度“国考”成绩,湖南省肿瘤医院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中排名第三,获评肿瘤专科医院最高等级A等级,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战疫的三年期间,肿瘤患者身体免疫力较低,他们是新冠病毒易感人群,风险也远高于普通人。湖南省肿瘤医院整体规划、合理安排,统筹疫情防控与医疗服务保障,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最大限度提高医疗资源可用程度,守护着每一个肿瘤患者及家庭的生命希望。
            早在2007年,湖南省肿瘤医院就正式启动了“临床心灵关怀”项目,以26名临床一线护师为主的志愿者成为首批心灵关怀师。10多年来,通过肿瘤心理疏导、叙事治疗、茶文化工作坊、音乐治疗工作坊、心灵音乐会等方式,为一位位患者及家属打开心结,成为践行肿瘤学医学人文精神最好的阐释。

  • 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作为国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辐射鄂豫陕渝3000万人。近些年来,太和医院抓住发展机遇,大踏步进入转型升级期,成为鄂西北及毗邻地区公认的龙头医院,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创造“太和奇迹”,为一方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十堰市太和医院聚焦高质量发展,领先构建贯穿于专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太和大质量观的理念、模式和方法,为区域质量、行业质量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自己独到的经验心得。
            肩负着建设国家中西部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十堰市太和医院从建院初期就积极探索多途径的医联体发展模式,到现在发展智慧医疗服务和管理体系,不断地为带动区域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注入新鲜的太和智慧。
            1965年,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53名医务人员举家搬迁,来到偏僻的郧阳山区,加入十堰市太和医院的“创业者团队”,将毕生所学奉献给秦巴山区百姓。

  出品人 杨谷

  General Producer YangGu

 

  总监制 高赛

  Creative Director GaoSai

 

  总制片 李丹

  Chief Producer LiDan

 

  主持人 李丹 沈甜

  Presenter LiDan ShenTian

 

  编导 李然 云霄 赵希

  Consultant LiRan YunXiao ZhaoXi

 

  摄像摄影/灯光 逯成业 孙鹏宇

  Cinematography/Lighting LuChengye SunPengyu

 

  剪辑 逯成业 孙鹏宇

  Editor Luchengye SunPengyu

 

  投稿联系方式:

  010-58926043 [email protected]

特别鸣谢

    北京医院

    中日医院

    北京按摩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