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肿瘤诊疗中心 杨国旺
【本期嘉宾视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诊疗中心】
早在1963年,我们就在北京中医院内科内部成立了肿瘤学组。到1968年,肿瘤科正式建科,这在国内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中医肿瘤专科之一。到1980年前后,北京中医院肿瘤科成立了肿瘤实验室,这在国内中医界同样是凤毛麟角。1995年,在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立项中,我科的郁仁存老主任和王笑民主任,联合广安门医院及上海龙华医院,成功申报了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这是我们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家级项目。
2007年,在原有肿瘤科的基础上,我们整合院内的外科、病理科,以及院外友邻单位的放疗科,成立了肿瘤诊疗中心。2023年,肿瘤科病房由一个病区扩充为两个病区,床位数从40张增加到70多张。到了2024年5月,在医院党委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医院正式成立了十大诊疗中心,肿瘤诊疗中心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挂牌立项。
目前,肿瘤诊疗中心以肿瘤科为核心,血液科作为其二级科室。在中心框架下,我们拥有完整的门诊与病房体系,床位数近90张,年出院人次超4000,年门诊量逾10万人次。科室下设专门的肿瘤微创与介入治疗团队,并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和研究室。同时,肿瘤科还担任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这两个国家级专业学术团体的主任委员单位,这奠定了我们在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的行业引领作用。
在诊疗技术上,我们形成了鲜明特色。除了传统中医手段,我们积极将中医非药物疗法融入现代诊疗体系,全面开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在内的现代医学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多学科、综合性、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服务。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我们积极探索并构建了自己的核心诊疗体系。在中药研发方面,围绕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等优势病种,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研发了一系列在老百姓中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有效药物。在技术探索方面,尤其在中医外治肿瘤并发症领域,我们研发了多种针对癌症疼痛、胸腹水等并发症的中药外用制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深受患者好评。
我们对自身的定位与要求有:首先,立足解决临床问题,致力于提高早期患者的治愈率,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核心是实现中西医的有机融合,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服务。
其次,做行业引领者,我们制定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医肿瘤核心病机理论研究、中药抗肿瘤效应机制研究、中医药防治肿瘤临床诊疗方案的评价与优化、中医药防治肿瘤并发症。围绕这些方向,我们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产出了一系列得到国内同行认可的成果,推动行业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将强化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特别是高素质、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积极融合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优化诊疗模式;深化多学科融合,不仅是中医与西医、内科与外科及放疗科的融合,更是医学与信息学、药学等前沿学科的跨界合作。最后,作为肿瘤诊疗中心,我们深知,除了提升技术水平,更要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未来,我们将把“加强人文关怀、提升患者体验”作为工作重点。
出品单位
光明网卫生频道
联合出品
医左医右
主创团队
出品人:李丹
联合出品人:周磊
制片人:李丹 何雨霏
监制:何佳云 任波
编导:李丹 牟舒琳
剪辑:牟舒琳 陈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