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及生殖疾病诊疗中心主任 佟庆
【本期嘉宾视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及生殖疾病诊疗中心】
北京中医院妇科及生殖疾病诊疗中心的成立,是时代需求、学科传承与患者痛点三重因素共同催生的结果。
随着现代女性面临的不孕不育、卵巢早衰、复发性流产等问题日益复杂和多样,单一的科室诊疗模式已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因此,我们中心整合了妇科、生殖医学与男科资源,旨在提供集诊断、治疗、管理和预防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覆盖从备孕调理、妊娠维持到产后康复的整个女性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另一方面,中心的成立也源于对中医瑰宝的传承。北京中医院妇科始建于1956年,是建院核心科室之一。创建初期,科室汇集了刘奉五、王志敏、郗霈龄、李鼎铭等中医妇科泰斗前辈,他们通过献方献药、整理学术思想,奠定了辨证论治、内外结合的诊疗基础。
第二代学科带头人,包括国医大师柴嵩岩教授、刘琨教授等,提出“尊古学古,参今用今”的理念,推动中西医融合,逐步形成以中医为主、中西互补的综合诊疗体系,并构建了独特的中医妇科理论体系。第三代学科带头人吴育宁主任引入宫腹腔镜等微创技术,推动中医妇科从传统辨证论治迈入精准诊疗时代。
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努力,我们医院妇科现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以及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目前,中心年均接诊量近20万人次,年手术量1000余台,涵盖女性月经病、不孕症、更年期、先兆流产、盆底疾病、肿瘤等八大亚专科方向。男科则开展前列腺疾病、不育症、更年期综合征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等疾病的诊疗。
在科研方面,中心共承担课题67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柴嵩岩学术思想体系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支持,其舌诊资料库已收录3000余例临床影像资料。我们持续开展优势病种与名老中医理论的基础研究和验证,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惠及更多患者。
在教学方面,北京中医医院目前是首都医科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教学单位,承担多个本科及研究生班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国家中医妇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累计培养硕博研究生30余名,建立全国师承网络,带教基层医生超5000人次。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每位患者背后都有独特的故事。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合并形体肥胖、胰岛素抵抗,月经稀发或闭经,西医促排卵效果不佳,取卵数量虽多却难以获得优质胚胎。我们团队会系统施治,以口服中药为主,调节内分泌与代谢,配合穴位贴敷、中药膏摩、针灸及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减重、调心、恢复月经与自主排卵。多数患者可恢复自然受孕。
中医视多囊卵巢综合征为整体问题,胖多囊患者多属脾肾不足、湿瘀阻滞,通过健脾化痰、补肾活血,既能改善症状,又可从源头调节内分泌,恢复卵巢功能,预防远期并发症,这正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再如卵巢早衰患者,FSH水平超过40,双侧卵巢的超声检查看不到卵泡样回声。经过调理和治疗,不少患者能够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与激素水平,重新排卵,再借助西医的辅助生殖技术实现生育,体现了中西协同的价值。
当前我们面临三大机遇:国家政策对中医药的大力支持;现代技术如AI舌诊系统、基因测序技术为中医赋能;以及全球对中医学认可度的提升,尤其是中医在调经促孕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当然挑战也同样存在。年轻医生容易陷入重技术轻理论的误区,而中医思维需长期浸润;中西医协同机制尚不成熟;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何用科学语言讲好中医故事,也是当代中医人的重要任务。
展望未来,生殖诊疗中心将继承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促进中医标准化与西医精准化的有机结合,为更多患者和家庭带去希望与圆满。
出品单位
光明网卫生频道
联合出品
医左医右
主创团队
出品人:李丹
联合出品人:周磊
制片人:李丹 何雨霏
监制:任波
编辑:李丹 牟舒琳
剪辑:何佳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