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 长沙报道】11月12日,以“智能聚力系统变革”为主题,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当天下午,在7场平行论坛之一的财经传媒论坛上,国内机构媒体、专家学者、优质财经内容创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财经媒体的“创新·变革·共赢”进行分享和探讨。
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围绕加强预期管理展开分享。他认为,稳预期、强信心已经成为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在“十五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财经媒体应当聚焦和着力于加强预期管理。

论坛供图
财经媒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如何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高培勇介绍这一背景后说,面对这样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主题,要加强预期管理在改革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财经媒体在这一进程中,要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助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从讲好到唱响再到助推,要明确发力点、聚焦点。”高培勇认为,有别于其他行业和领域,财经媒体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集中体现于经济宣传。经济宣传工作的聚焦点、着力点,在于稳预期和强信心。
他说,聚焦预期和信心,讲好中国经济的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把经济宣传工作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放在预期管理上,财经媒体理应围绕这一目标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新路子。
从社销零数据增减看宏观经济运行格局之变
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格局的深刻变化,高培勇从社销零数据的变化谈起。
今年前三季度,社销零同比增速4.5%。“该怎么看?这取决于参照系。”高培勇说。
以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3.3%为参照系,今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与2020年—2024年年均增速3.64%相比,增长了0.86个百分点;与2015年—2019年年均增速9.44%相比,则下降了4.94个百分点。
“这说明消费的增长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高培勇说,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做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判断,但有效需求不足的概念,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含义。
高培勇仍以文旅数据作进一步解释: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8%,国内居民出游花费同比增长11.5%。从人均花费看,今年前三季度比2024年同期减少54元,下降5%。
同时,2024年的国内居民出游人次高于2019年,但元旦、五一和端午假期的人均花费为2019年的96%、74%和92.4%。
出游人次和花费变化之间的差额,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此过程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高培勇认为,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讲,可以得到若干启示:
启示之一,当前的消费需求不足或潜力未能充分释放,是在量和价逆向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就是量增价降。必须区分量和价的因素,分别起的作用有多大。
启示之二,当前的消费需求不足,是在量增和价降的背景条件下发生的,这不同以前,价降是主因。
启示之三,聚焦价格下降因素影响时,必须指出,这主要不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所导致的。当前,特别是旅游市场的变化显示,价格的下降主要源于商品和服务选择偏好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就业和收入的预期发生变化,出于更加谨慎的考量,而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商品和服务。
启示之四,这实际上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变化导致的收入和就业预期变化,而带来的预期和信心变化。
“观察今天中国的经济,既要从供需维度看,也必须加上预期维度。”高培勇进一步解释,预期和供需并不是平行关系——表面看是需求和消费问题,其背后牵动着预期问题、信心问题。
加强预期管理愈加重要
“从加强预期管理入手,打破经济运行承压和社会预期偏弱的负面循环,全面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高培勇说。
其间的逻辑清晰——只有居民、企业的预期稳定、信心增强了,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问题才可随之减轻,源自需求和供给两侧的矛盾和问题才可随之化解。只有居民、企业的预期稳定、信心增强了,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也只有在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基础上,着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应对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外部环境才会有足够的底气。
高培勇说,加强预期管理并非仅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的长期需要。
他给出的理由有四条:
第一,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预期经济。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客观条件。但也有很强的主观属性。市场预期便是影响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供求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信号来配置资源。在宏观经济治理当中,不仅要注重供需平衡的调整,而且还要注重预期的管理和引导,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功能,实现稳预期、强信心与稳经济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第二,世界经济格局加速演进,对预期的冲击频繁而剧烈。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显著增加,由此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预期和信心频繁变化。要对冲预期和信心的变化和调整,从而实现稳定预期、增强信心的目标。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转变对预期的影响持久而深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经济运行状况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不断提升,而且预期和信心变化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状况的敏感因素,决定预期和信心变化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元化,很多非经济因素都会通过影响人的认知来左右经济的运行,甚至左右经济决策。如何通过包括财经媒体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工作和举措,及时地回应关切,引导并稳定社会预期,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
第四,预期管理越发重要,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现象。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结构的持续多元化,加之与外部融合加深和治理复杂难度加大,预期因素对宏观经济运行格局的影响,以及预期管理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都经历了日趋显著而重要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