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挥洒汗水的体育竞技赛场,到为盛会服务的“四叶草”会场,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三位来自东华大学的国家级运动员闪耀在志愿服务一线,站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由活跃在足球、篮球和射击领域的运动健儿,转变为全心服务的志愿者,那份全力以赴的体育精神,始终如一。
射击冠军与足球健将的“身份转换”:在新闻中心站好每一班岗
清晨4点10分,当校园还沉浸在寂静中,同宿舍的黄玮嘉和陈雨婷起床,简单洗漱后,两位东华大学体育专业的研一学生乘坐学校大巴,来到国家会展中心,开始了作为进博会“小叶子”的一天。
她们的岗位在新闻中心,职责是流动的,在不同的点位站岗,为往来媒体的记者提供指引和帮助。从对场馆布局感到陌生,到通过反复踩点将地图“印”在脑中,她们迅速适应了新角色。“我在三楼电梯旁的闸机口服务,”陈雨婷描述道,“刚回答完一位,紧接着就会有人来问同样的问题。我们都会不厌其烦地详细指引。”

黄玮嘉
这份工作远不止指路那么简单,更考验着应变能力与耐心。黄玮嘉曾遇到因场馆太大而走错路的展商,对方被拦下时不免有些情绪。“我们会耐心解释,并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因为放心不下,陈雨婷有时还会悄悄跟上一段路,确认对方走对了,才舒一口气。
然而,“小叶子”并非她们唯一的身份。褪去志愿者服装,她们是闪耀在竞技场上的国家运动员。黄玮嘉是一名国家一级射击运动员,曾沉稳地射下上海市锦标赛女子10米步枪第一名。陈雨婷作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在绿茵场上奔跑拼搏,斩获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陈雨婷
从被服务的赛场主角,转变为服务他人的幕后志愿者,这种视角的转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以前参加比赛,觉得志愿者无处不在是理所当然,”陈雨婷感慨道,“直到角色互换,才真切体会到其中的辛苦。运动员只需按时参赛,而志愿者需要做大量的前置工作。他们是一场大型活动不可或缺的齿轮。”
赛场上的荣光,并非志愿服务中的过往云烟,而是化作了她们独特的优势。日复一日端枪、瞄准、击发的枯燥训练,赋予了黄玮嘉恒心与耐心,这份沉淀让她在面对任何询问时都能认真对待。而在足球场上深植于心的团队协作精神,则让陈雨婷深刻理解配合是保障整体运转顺畅的基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位“小叶子”已经做好准备,将以运动员特有的坚韧、耐心与团队精神,继续站好每一班岗,在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上,写下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
篮球冠军的“第二赛场”:在综合接待岗挥洒团队智慧
从北京市第14届运动会女子篮球项目第一名、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到“一年级”的“小叶子”,东华大学资源与环境研一学生周雨清身份适应得很顺畅。从进博会开幕的那一刻起,她便在综合接待岗忙碌,接待来自欧亚、西亚和非洲的外宾:“当外宾发需求过来,我们会根据不同场馆的职能,正确、快速地引导到相应的位置,可以说,场馆的所有信息,我们都要了如指掌。”
这份沉着背后,是清晨便开始服务的勤勉。作为志愿者,集合时间较早,她总是随身带着洗漱包,到了场馆再刷牙洗脸。这个细节,透露出她对这份新“职责”的认真。就像当年清晨奔赴训练场一样,只是如今赛场变成了国家级的盛会舞台。
由于担当组长,她还需要协调组员任务,并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承担沟通者和决定者的责任。“这和赛事上的比赛肯定很不一样。”她坦言,“在赛事上,只要听教练指挥,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就好,但成为志愿者,从嘉宾的行程到潜在的需求,都要预判。”

周雨清
说话间,她举了两个鲜活的例子:刚果的来宾临时提出想参观展馆,她和组员立刻化身“导览顾问”,根据对方的兴趣精准推荐;乌兹别克斯坦的外宾一早发来需求,她们团队便迅速响应,高效处理。这种即时应对,考验的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灵活应变的能力。
然而,从聚光灯下的运动员到幕后的服务者,她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二者的内核相通。在赛场上,团队配合才能赢得比赛。志愿服务同样如此,需要整个团队齐心协力,才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她总结道:“越大场馆的服务,越考验志愿者的服从性。”
这位爽朗的北京姑娘,也通过进博会这个窗口,感受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开放:“进博会是国家级的盛事,在这里,我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上海,更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直接交流。”这种开放包容的进博精神,令她难忘,而在接下来的志愿服务中,她也希望自己继续与组员们协同合作,为进博会奉献最好的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