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作为博物馆界的新生力量,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秉持“在实践中建设,在建设中精进”的理念,以建设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目标,积极与行业内优秀博物馆交流互鉴。
本次沙龙聚焦“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运营和业务标准规程建设”主题,邀请博物馆界、科技界及传播界知名专家学者等多元主体,通过各自专业视角,围绕相关维度展开深度研讨,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运营和业务标准规程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助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在新时代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在近期举行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长沙龙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对外联络处处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专委会秘书长冯雪作了题为《中国博物馆展览交流的现状与趋势》的主旨报告。基于多年的一线展览交流工作经验,冯雪系统分析了当前博物馆展览生态的核心数据、政策支持、现实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务实洞见。
繁荣现状:数据印证黄金发展期
冯雪指出,中国博物馆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多项数据印证其蓬勃生机。
根据2025年5·18博物馆开幕式的时候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一系列数字,去年年底时博物馆备案数是6833家,在半年之间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新增213家,增速显著。展览数量在不断增加,2024年举办的临时展览数量为2.34万,线上展览数量为1.2万。与之相对的,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高涨,去年一年全国博物馆的接待总量超过14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5%。
进出境展览数量也能说明博物馆发展生机勃勃的景象,2024年出境文物展览38个,进境文物展览79个,博物馆的文化交流作用日渐凸显。
政策赋能:从静态保护到动态利用
冯雪提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55条为展览交流指明了方向,明确要求文物收藏单位需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展览、文创、在线展示等方式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
新的文物保护法鼓励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文物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标志着文物保护方针从“静态保护”向“动态利用”转变。
直面瓶颈:多重现实挑战亟待破解
在繁荣背后,冯雪揭示了当前展览交流存在的核心困境。
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国际展览交流仍处于“缓慢修复期”。出境展览从繁荣期转向萎缩,尽管当下进出境展览数量在增多,但需博物馆自掏腰包的出境办展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国际需求。2019年后,入境展览成为推动民心相通的载体,但最近一年面临财政吃紧的压力,举办高质量展览受到种种限制。
第二个问题为区域发展严重失衡,我国的7046家博物馆中70%以上为中小馆,多数区县级博物馆运营困难,因藏品有限、专家匮乏、交流闭塞、宣传无力等原因,与国家级大馆在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冯雪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到,办展时经常面对重要文物借展档期无法匹配的双重困境。一方面,观众对明星文物的关注度高,直接影响展览评价,另一方面,重点展品档期紧张,如果无法借到重点文物,将导致展览调整或延期。
同时,展陈复用的需求出现、环保标准提高、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了展览呈现成本持续攀升。
未来趋势:多元、科技与精准传播
冯雪对未来的展览交流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首先,进出境展览的核心不变,我们的文物进出境展览作为文明对话的载体,要承担加强文明对话、增进国际理解和促进民心相通的职责,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
面对一系列的办展难题,可以转变思路,扩展展览的场域和方式,用文物+数字+衍生的形式,让展览走出去。现在,这种办展形式正在逐渐流行。
引入社会力量运营博物馆的临展,能够破解单一的财政依赖局面,如今已经成为很多头部博物馆先行先试的方式,也被许多中小型博物馆所采纳。
联合策展、巡展将走向常态化,由省级博物馆、国家级博物馆牵头,带动中小型博物馆办展,能够弥补中小型博物馆办展能力的不足,也能在没有大牌的展品支撑的情况下办好展览。
为博物馆量身打造低成本展览成为一大趋势。可以通过深耕本馆藏品,构建“在地化叙事+学术深挖”模式、展陈设计数字化或一展多地的巡回展览模式来解决财政逐渐紧缩和办展要求逐渐提高的矛盾。
区域化、线路化展览主题大有可为。各地博物馆可以将线性文化遗产和文物相结合,深挖不同区域和不同方向的独特价值。
经典展览经久不衰,但与此同时,IP主题类的展览(如宫崎骏主题展览和福尔摩斯主题展览)成为一个新的流行趋势。
科技为传统文博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不论是现实技术AR、人工智能AI还是现实增强技术XR,都为文博展览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变化。
最后,冯雪提到要发挥媒体和宣传精准投放战略的作用,让展览工作事半功倍。
冯雪强调,临时展览是博物馆的神来之笔,博物馆能不能在业界成为一个亮点,是由临时展览决定的。
面对经费紧缩与期待攀升的双重压力,展览人需以“至柔化解至坚”的智慧,通过全流程创新、资源协作、科技赋能,用有限预算打造精品展览。她呼吁业界同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推动中国博物馆展览交流事业迈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