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下旬,司先生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承载着爱心和生命希望的种子,即刻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那名素不相识的女孩送去重生的希望。

幸运降临,配型成功。
司先生,一名来自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的基层纪检干部,他出生于1991年。今年5月的一天,正在整理一份民生调研报告的他接到了淄川区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与一名白血病患儿初步配型成功后,我既感到不可思议,又有一种责任在肩的使命感。”
2024年,司先生通过淄川区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活动,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我始终牢记,党员的身份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群众需要时挺身而出,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加入中华骨髓库,也是我践行‘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具体行动。”司先生说。
“不到一年的时间,能够配型成功,并能挽救一条生命,我感到很欣慰。”他随时做好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准备。
调整状态,积极备捐。
“平时工作挺忙,加班比较多,我尽量调整作息,也试着参加体育运动,争取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完成捐献。”一个多月里,司先生在家人的支持下,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一点点调整和改变。“当另一个生命在等待救援时,就是最需要我们冲锋的地方。”司先生说,为了完成这场生命接力,他做足了准备。“我妻子从一开始的担心到默默支持,付出了很多。每次一想到那个小孩,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便让我们俩坚定捐献的信心。”
开启爱心之旅,实现捐献。
在司先生到达济南入院的第二天,他的妻子便安排好工作,带着他们5岁的儿子一同前往医院陪伴。“让我没想到的是,小家伙知道我要帮助一名小朋友,格外懂事,经常说些暖心的话鼓励我。”司先生说,自己的行为也感染了孩子,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友善温暖的种子。
7月下旬,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日子。早上5点多,司先生早早起床,注射了第九针造血干细胞动员剂。7:30,开始准备造血干细胞采集。8:15,采集机器血细胞分离机正式启动。血细胞分离机经过3个小时时间持续运转,11:15采集顺利完成,成功采集16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他成为全国第20607例,山东省1745例,淄博第125例,淄川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点燃生命火苗,凯旋归来。
“当时没想太多,觉得有一个生命正在等待,所有的顾虑就全部抛诸脑后了。”司先生回忆整个捐献过程。“能用自己的爱心去点燃他人生命的火苗,将是我人生中一份难忘的经历。”“在我看来,这次捐献只是一次普通的善举,是我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我很感谢红十字会能够提供这样宝贵的机会,这是一段难得的缘分,如果未来还有类似的机会,我想我还会毫不犹豫的去选择去参与。”
根据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相关规定,捐献者和受捐者的身份互相保密。“虽然不知道那名患儿的手术信息,但我希望她能早日康复。”司先生表示,借自己的捐献经历,也希望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队伍中来,为更多急需帮助的人送去生命的 “接力棒”。(淄川区红十字会 翟兆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