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底,当清晨的第一抹暖阳透过医院窗户,36岁的波波和宾宾同时伸出手臂,鲜红的血液顺着导管流入分离机,将两份同样滚烫的善意,送往千里之外两个等待重生的生命。这两位素未谋面的同龄人,在同一天,用最珍贵的方式,为陌生人的生命续航。

采集室里,仪器运转的轻响伴着两人偶尔的交谈,没有豪言壮语,却在眼神交汇时读懂了彼此。那时作为餐饮从业者,正值客流高峰、店里最忙的时节,可当他收到采集通知,第一时间就向老板说明了情况,请求请事假去完成捐献。让他倍感温暖的是,老板不仅满口答应,还一个劲儿地鼓励他:“这是积德的大好事,尽管去,店里的事不用操心!”这份至高至善的奉献之心,有了深切的理解与支持,仿佛两股暖流交汇,让这段关于爱的接力,从头至尾都荡漾着温暖的力量。
此时,隔壁床宾宾的思绪飘向公路沿线的田野。作为护路队的一员,他习惯用脚步丈量道路的安全,而此刻,他正用自己鲜红的血液为一位患儿铺就生命的坦途。"护路时怕路面有坑洼,现在就怕这孩子被病痛折磨。"接到捐献通知时,他刚在暴雨后排查完一处边坡隐患,护路队的领导同事们都让他放心准备捐献,也发自内心地为他感到骄傲,老战友们发来的视频里,有人举着"向老宾致敬"的牌子,镜头里的笑脸,像极了当年部队大院里的模样。
当天下午,两份承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先后被送往移植医院。波波的生命火种,将去守护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宾宾的生命火种,要去帮助患儿换回一个幸福的童年。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非血缘配型成功本就像大海捞针,两位同岁人同日捐献,更像是命运特意编织的善意纽带。自此波波和宾宾成为了青海省第104例、105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为生命接力注入了新生力量。
待采集完休息两周后,他们的生活终将回到往常的轨道,但有些事物已然悄悄改变——在某个不知名的家庭里,会有慈爱的母亲重新为孩子掖好被角,会有活泼健康的孩子回到草坪奔跑欢笑。而这一切的起点,是两个36岁的爱心人士,在同一天做出的那个温暖而坚定的决定。(周晨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