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躺在这里很踏实,知道自己在做能救人的事。”7月中旬,在贵州省某院区造血干细胞采集室,49岁的何先生一边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采集,一边轻松地说道。
当天,他成功为一名患者捐献225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是他在4个月内的第二次捐献。何先生也由此成为贵州省第55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贵州省第二位为同一患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来自贵州的何先生,爱心之旅起步于大学时期,那时他便开始参与无偿献血,将这份善意持续传递。2011年,他主动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并留下10ml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中等待匹配的“生命种子”。这一等,便是十余年。
去年底,一通配型成功的电话打破了平静,何先生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配型相合。没有丝毫犹豫,今年3月,他顺利完成了首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患者病情出现复发,急需二次捐献。接到通知后,何先生没有丝毫迟疑,再次决定伸出援手。“既然开始救人,就要救到底。”
何先生坦言,曾想过对妻子隐瞒二次捐献的事,怕对方担心,但细心的妻子很快就察觉了。让他欣慰的是,妻子在了解情况后给予了全力支持。“他知道我在做对的事,就没拦着。”
对于4个月内两次为陌生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举动,何先生看得很淡然。“非血缘能配型成功,本身就是缘分。人家等着救命,我能帮就必须帮。”他还笑着说,“很多人想捐都没机会,我能配上,是幸运。”
不少人会担心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身体有影响,贵州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梅给出了专业解答:“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复制能力,捐献后1-2周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对捐献者的健康没有影响。”
从大学时期的无偿献血,到2011年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再到如今4个月内两次捐献,何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救人救到底,我在干有益的事情”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他的善举,不仅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也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榜样。(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