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视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本期嘉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陈科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于190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大坦沙消化内镜中心)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设有10间消化内镜常规诊疗室、1间ERCP手术室、1间磁控胶囊胃镜操作室及1间胃肠动力检测室,配备20台主机及先进的消化内镜系统,可全面开展各类高难度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手术操作。
消化内科于2013年获评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成为国家胶囊内镜研究中心临床应用基地,2019年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资质。科室持续创新医疗模式,依托医院优势平台,形成了以疾病临床、药物治疗和内镜诊治为核心的整合型诊疗体系。
科室现有在编医生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含博士后6人)。在学科带头人陈学清主任的引领下,科室在临床与科研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临床重点聚焦消化道早期癌、胆石症(特别是胆总管结石诊治)、食管瘘、重症胃肠功能紊乱、胰腺肿物、内镜下减重手术及胆管癌早期诊断等领域。科研方向主要包括肠道微生态与区域固有免疫相互调控、肠道炎症性疾病诊疗及消化内镜技术创新,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等较高影响因子专业期刊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及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
针对我国消化道早癌检出率偏低的现状,我们建立并开展了系统化的早期癌筛查与诊疗流程,重点面向40岁以上、有家族史、吸烟酗酒、饮食习惯不良及存在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筛查发现可疑病变后,通过多学科协作(MDT)团队进行精准分期,制定规范化的早期癌内镜下手术方案,对适宜病例开展内镜下ESD以及EMR的切除术,术后实施定期随访。消化道早期癌消化内镜下切除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费用较低的优势。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改变,胆总管结石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是消化内科以及肝胆外科收治的常见疾病之一。科室成熟开展ERCP诊疗技术,通过十二指肠镜与C臂结合,使用手术专用配件,完成取石、支架置入及胆胰管引流。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小结石、胆囊切除后复发、肿瘤姑息治疗及存在外科手术禁忌的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和费用较低的优势。随着超声内镜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超声内镜图像越来越清晰,超声内镜下的治疗技术不断开展。据文献报道,对纵膈疾病、肝胆胰疾病图像诊断的准确率以及敏感率,均高于CT以及MR,还可以对病变进行微创取材,比如FNA、FNB等穿刺取材活检术。对胰腺假性囊肿,还可以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置入支架,进行囊肿引流。这是一种超级微创技术,并发症低、疗效确切。
我们团队于2022年引进全球领先的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技术,患者喝一口水,吞下一颗胶囊大小的机器人,躺十几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这是一项精准、舒适、安全的胃镜检查。我们通过机械臂实现胶囊在胃内的精准多维控制,依次完成胃底、贲门、胃体、胃角、胃窦及幽门口的系统检查。该技术无需插管与麻醉,无交叉感染风险,检查后患者可正常进食活动,显著提升胃部疾病筛查的舒适性与依从性,特别适用于健康筛查及无法耐受传统胃镜的人群。
出品单位
光明网卫生频道
联合出品
医左医右
主创团队
出品人:李丹
联合出品人:周磊
制片人:李丹 何雨霏
监制:任波
编辑:李丹 牟舒琳
剪辑:何佳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