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5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第二十八次工作组全会在深圳召开。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泰尔英福”)与碳达峰碳中和组联合多家生态伙伴,共同参与“数绿协同打造工业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会上,泰尔英福“双碳”业务负责人刘亚楠作了题为“以碳数据为驱动,『服务+增值』并举的碳资产管理新范式”的专题分享,聚焦数据要素在工业低碳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刘亚楠指出, “双碳” 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碳资产管理已从企业的 “合规选项” 变为 “核心要求”。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积淀,提出以碳数据为核心驱动力,“服务 + 增值” 并举的碳资产管理新范式,通过统一碳账户体系与三大技术平台的协同,正在重塑零碳园区建设碳资产价值实现的路径。
“服务 + 增值”
双轮驱动的核心逻辑
传统的碳资产管理多停留在排放核算与报告层面,难以将碳数据转化为可见效益。由于数据被动收集、口径分散、报告冗长,企业往往将其视作合规成本而非经营要素。作为关键数据要素,碳数据对效率提升至关重要,其价值亟待系统挖掘。泰尔英福主张以碳数据为主线,贯通“服务优化”与“价值增值”全流程,构建可持续运作的闭环生态。
在服务方面,数据成为 “能源 + 运营” 效率升级的关键。通过聚焦智慧园区的全流程管理,从基础设施监控到供应链协同,碳数据驱动园区选择源网荷储、绿电直连、双边交易等途径大大降低用能成本,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照明、交通、能耗数据,结合 AI 算法优化资源分配,提升企业入驻体验。
在增值方面,数据激活了多维度的价值变现通道。交易维度上打通电力交易与碳交易的连接,让园区内的能源与碳资产直接参与市场流通。金融维度上,碳资产 RWA(实物资产数字化)成为突破融资瓶颈的新路径。通过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将光伏电站、充电桩、换电站等实体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数字通证,对接全球资本。
统一碳账户
与三大平台的协同发力
碳账户是专门记录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日常生活中碳排放产生与削减行为的账户载体,核心分为企业碳账户与个人碳账户两大类型。在双碳战略推进过程中,统一碳账户体系扮演着 “数字身份证”的关键角色——它不仅能精准留存企业全周期的碳排放数据与减碳行动轨迹,更能打破设备、岗位、订单等分散数据的壁垒,成为串联多维度信息、支撑双碳管理决策的核心枢纽。
泰尔英福打造的 “星火碳账户”,在传统碳账户基础上实现了维度突破与功能升级。一方面,它突破单一碳排放记录的局限,构建起覆盖设备、岗位、订单、项目的多维度账户体系,让碳数据能精准对应到生产运营的具体环节;另一方面,通过‘采集连接—可信流通—应用交互’的全流程设计,既实现区域内碳数据的高效整合,又以可信身份为支撑,深度适配虚拟电厂运营中的资源调度、园区运维中的能耗优化、碳资产增值中的数据确权等实际场景,最终形成双碳全环节的统一数字档案,以及企业参与碳交易、减碳项目等活动的可信数字凭证。
星火·碳账户通过三大技术手段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数字身份技术实现企业身份互认,加速跨领域管理协同;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可信且防篡改,为碳资产流通提供安全保障;标识解析技术则连接分散的数据,实现碳活动全环节的数据汇聚。
从政务治理
到跨域 RWA 的多场景突破
泰尔英福的碳资产管理新范式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多场景的实践落地,不断验证其价值。从政务数字治理到基础设施服务,再到碳资产 RWA 的跨域探索,每一个案例都成为新范式的生动注脚。
政务端以顺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标杆,依托统一碳账户与区块链技术,实现项目申报审批可追溯、流程优化,还支持企业自定义项目类型,目前已助力超150家企业申报项目、50余家服务商对接资源,成为政府数字治理的重要载体。
基础设施服务上,构建“智能监控 + 数据运营”体系:智能监控覆盖通信、照明、能耗等领域,如智能电表实时监测用电、智慧路灯自动调亮度;数据运营通过分析静态与动态数据优化服务,如依充电桩使用率调整布局,提升园区企业便利度。
碳资产 RWA 探索则打造 “内地 - 香港”联动路径,依托香港 Ensemble 沙盒绿色金融主题,相比传统碳金融,其资产范围更广、投资者更全球化、流程更高效,既拓宽内地绿色企业融资渠道,也推动碳资产全球化配置。
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信通院的数字基建业务平台,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打造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使命,其技术积淀与资源覆盖,成为碳资产管理新范式落地的坚实支撑。我们将继续以碳数据为驱动,深化“服务 + 增值”双轮模式,一方面推动更多园区落地统一碳账户与三大技术平台,打造国内零碳园区标杆;另一方面,进一步探索碳资产 RWA 的跨域合作,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内地绿色资产与全球资本深度对接,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