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点击查看专题)。10月17日聚焦——北京物资学院:以“运河思政”打造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新格局。
北京物资学院崇德楼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连接起中国2500多年的发展变迁史,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集中体现。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拓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阵地,北京物资学院立足区位优势,精心打造“运河思政”育人品牌,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首都经验”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样板”。
构建一体化育人新体系,打造“运河思政”特色平台
“运河思政”的突出特色在于打破学段与地域壁垒,通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一体化联合体,将运河文化资源系统性、规模化地转化为思政育人资源。
依据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建设精神,北京物资学院与通州区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用运河文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联合体”汇聚北京大运河流经七区的相关学校、文化场馆及重点企业,坚持党建引领、运河赋能、五育并举、校城共融理念,通过建立高水准共享机制、汇聚高水平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系统整合各学段校内外资源,实施运河行走课堂、建设运河研究平台、拓展运河实践阵地、强健运河儿女身心、培育运河文化品牌、建设运河美丽家乡等协同行动,以首善标准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打造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运河全域、辐射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市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北京物资学院辐射沿线,发起成立了“运河城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联合体”。这一联合体融汇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江淮、吴越等多元地域文化,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运河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引入校园、课堂和活动,推动大运河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运河样板”。
为确保联合体有效运转,北京物资学院专门建强了“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中心”,下设研究、实践、课程、办公室等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该中心通过完善北京流域七区大中小学一体化工作机制,并有机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1+1”、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专业实习等六大既有机制,切实发挥了“运河思政”的牵引与枢纽作用,为各项育人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创新多元化育人新路径,彰显“运河思政”实践亮点
“运河思政”的亮点在于跳出传统课堂局限,以多元化的实践路径,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起来,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成长。
打造运河金课。运河是“行走的课堂”,学校着力打造运河金课,围绕运河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研究与阐释,用创新理论武装人。联合体围绕“千帆竞发运河通济”的时代主题,组织八省市大中小学教师开展“运河上的大课堂——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师生们在古闸石桥上解读家国情怀,在碧波清流间书写生态文明,于船帆起落处激扬创新精神,在实景联动中深刻理解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载体”所承载的精神内核。
实施课程思政。运河是思政宝藏,北京物资学院从中萃取精神、知识和技能融入各门课程,用丰富的营养哺育人。实施“铸魂运河——百门思政金课培育行动”,及时将运河精神、实践成就、先进事迹和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大中小学各门思政课。同时,学校将运河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开发高水平运河思政示范课程,用“运河故事”与“运河精神”滋养学生心灵。
投身运河建设。运河是共同家园,开展劳动教育、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用生动的实践培养人。学校通过校家政社协同、大中小学一体模式,在运河两岸组织开展“运河学子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投身于大运河沿岸的文化传承创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并启动“运河学子百村行”品牌项目,让运河文化“扎根”乡村,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治理与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凝练品牌化育人新成果,展现“运河思政”时代价值
经过系统性的探索与实践,“运河思政”已结出丰硕成果,育人成效与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
开发“运河思政”大中小一体化系列课程。2024年12月,通州区与北京物资学院共同发起“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充分挖掘运河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成功打造了“运河+”课程群,开发了“用英语讲好大运河故事”“博物馆第一课:大运河与北京城”等特色课程及“QIAO JIAN·运河”跨学段跨学科融合课程,展现了纵向大中小学贯通、横向跨学科融通的“运河思政”品牌课程创新成果。
讲好运河故事,文化育人品牌熠熠生辉。由北京物资学院联合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创作的大运河题材舞剧《运》,已成为“实而美”“实而精”的思政教育品牌。2024年,该剧成功在京、津、冀三地巡演,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大运河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赢得了极高的社会赞誉,成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用高雅艺术滋养人的成功典范。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合体创新发布“运思践学”数字导览平台1.0版本。该平台以追溯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为核心,集地图概览、线下打卡、线上课程、活动发布、成就积累等功能于一体,首期汇聚大运河通州段实践教学点,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趣味实用兼具”的育人新模式,为大中小学师生及社会公众提供了沉浸式运河文化体验。2025年,“运河学子百村行”活动也正式启动。活动包括主题宣讲、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等九大行动,组建22支大中小学生实践团,常态化深入通州区22个乡镇街道,与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通过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实践调研等形式,让运河文化“扎根”乡村,为基层治理与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大运河不仅是流动的遗产,更是滋养新人的不竭源泉。展望未来,北京物资学院将继续以“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为平台,深耕运河文化育人沃土,不断追溯大运河历史文脉,挖掘其时代价值,把新时代运河发展成就转化为育人鲜活素材,推动思政课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为培养兼具文化根脉与时代担当的时代新人,持续贡献磅礴的“运河力量”。(作者: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宣传部 刘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