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点击查看专题)。10月15日聚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春假+研学,共绘“大思政课”新画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思政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聚焦青年成长成才的核心需求,主动突破传统思政课的时空局限。学校坚持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协同、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春假与研学深入融合,将思政育人场域从课堂延伸至社会、从校园拓展至全域,构建起立体化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凝聚起强大育人合力。
创新机制:构建“春假+研学”育人新模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率先在北京市属高校中实施春假研学制度,将春假与清明假期衔接,打造7天思政教育“黄金周”,构建起“校内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立体化育人矩阵,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战略体系。学校出台《关于2025年春假安排的通知》,从制度层面保障研学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建立课程化和实践学分“双向并行”的成果认定机制。学生可通过优质研学项目获得通识选修课学分或根据参与度及成果质量获取第二课堂成长积分,有效强化了研学的教育价值,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机制有效实现了以研促学,思想与能力双提升:学校组织4200余名师生开展跨区域研学实践,足迹遍及北京、保定、天津、武夷山等多个城市。学生通过沉浸式社会实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累计形成170项创意成果、289个纪实影像、2064份研学报告、5000余张照片及7500件研学成果,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如公管传媒学院学生的《触岛·寻脉:在汛洲岛与千年潮汕心跳同频》在中国好创意大赛中荣获国赛二等奖。
整合资源:打造五维立体育人内容体系
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学校精心打造“思想启迪、学海拾珠、科创探索、悦动心灵、国际视野”五大研学主题模块,校院两级联动推出60项特色研学项目。内容涵盖红色教育基地参访、校企创新实践、科技园区探秘、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各模块目标清晰、主题鲜明:“思想启迪”模块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海拾珠”聚焦学生学术能力提升;“科创探索”强化学生创新实践培养;“悦动心灵”注重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国际视野”拓展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这五大模块覆盖多维度育人目标,构建沉浸式育人场景,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切实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协同联动:凝聚多方育人共同体
拓展“大思政”育人格局,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联动。学校强化校院两级联动,构建校院两级贯通式育人链条。校领导带头跟进研学项目,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同推进春假研学工作。同时,深化教辅协同育人,整合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及专业课教师力量,推动思政与专业深度融合。辅导员聚焦学生思想引领、安全管理与生涯规划,强化价值塑造;专业课教师与导师依托学科优势,指导专业实践,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联合备课、协同指导与复盘总结,打破思政与专业教育壁垒,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此外,整合多方育人资源,横向联动政府、企业、社区等主体,将红色教育基地、乡村一线、龙头企业转化为育人场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体验到价值升华的闭环设计,构建多方协同育人共同体,全方位提升育人实效。
闭环管理:实现育人全流程提质增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推进春假研学思政实践,形成“行前动员、行中管控、行后深化”的育人闭环管理。一是行前强化统筹部署。通过动员培训激发师生参与研学的热情,组建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研学团队,构建教师全程指导机制。二是行中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全过程跟踪机制,实时掌握学生实践进展,及时解决实践难题,关注身心健康,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守意识形态与安全底线。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相关动态。如“BISTU勤信学工”微信公众号在研学期间开设“研学速递、研学集锦”专栏,聚焦研学项目进展,宣传研学动态,扩大育人辐射效应。三是行后深化成果转化。党委学工部牵头开展研学项目评优,设立优秀组织奖、卓越成果奖等多个奖项,表彰优秀调研报告、创意作品等成果。同时,通过举办研学总结大会,系统总结经验,凝练特色模式,以示范效应推动研学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育人实效。
数智赋能与实践导向:打造“信息科大”思政品牌
立足信息学科优势,学校推动数智技术与研学实践融合,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线上线下联动”育人模式。依托大数据精准匹配学生研学需求,运用AI技术赋能思政教育,打造具有鲜明“信息科大烙印”的思政品牌。研学结束后,运用数智技术精准分析学生的研学爱好,通过技术手段,不仅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更开创了“专业+科技”融合育人的新范式,为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创新示范。
同时,坚持实践导向,引导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如在“红果绘梦兴乡村”项目中,学校应用技术学院师生深入乡村,在党史馆感悟红色精神,在智能化果园领略科技魅力,在文创园探索“文化+产业”融合路径,生动诠释了“大思政课”的实践价值,推动思政教育从“理论灌输”走向“主动践行”。研学中的多数成果,应用到“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并获得特等奖15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74项、三等奖65项,再次捧起首都“优胜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春假研学”大思政课,以“假期”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让思政教育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大思政课”建设,不断优化春假研学活动体系,创新育人形式,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思政教育新名片,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作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学工部 谢司 史丽茹 梅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