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点击查看专题)。9月30日聚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英雄之路铸警魂 藏蓝青春践忠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公安部党委决策部署,打造“英雄之路”铸魂育人工程,创新构建“三进三同·五维共育”公安院校特色“大思政课”育人体系。该品牌工程以“公安姓党”为根本政治属性,通过系统整合公安英模资源,突出政治引领和实践育人特色,形成了“理论筑基—实践淬炼—文化浸润”的公安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新范式。实施以来,培养了一大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预备警官,培育孵化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获评首都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奖等荣誉,相关经验在多所公安院校推广,为全国公安院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公大方案”。
建设缘起
近年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构建“大思政+实战化+职业精神”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学校锚定教育强国建设对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坚定不移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使命任务,着力锻造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2023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回信,勉励他们“以英雄的父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训练,努力练就报国为民的过硬本领,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懈努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积极贡献力量”。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紧扣新时代公安教育使命任务,以培育“党和人民忠诚卫士”为目标,高位推动、创新构建“英雄之路”铸魂育人工程。该工程是学校党委2025年“头号工程”,旨在通过八类精品项目系统整合公安英模资源,破解传统思政教育中政治忠诚教育“知行脱节”、公安教育资源分散等问题,以“三进三同·五维共育”模式为统领,打造公安院校特色“大思政课”育人范式。
主要做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以铸牢忠诚警魂为核心,创新构建“八类精品项目”为支撑、“三进三同”为路径、“五维共育”为体系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八类精品项目”支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谋划“英模精神进课堂”理论武装精品项目、“英雄文化启智润心”文化育人精品项目、“续写英雄荣光”关爱英烈子女成长行动、“追寻英雄足迹”实践育人精品项目、“我与英雄面对面”育人共同体、“剑胆琴心”经典原创传承工程、“永远跟党走”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服务保障金字招牌、“英雄礼赞”场馆里的思政课等八类精品项目,实现从“精神溯源”到“行动接续”的闭环。
“三进三同”协同机制。“三进”实现全覆盖,推动英模精神进课堂(嵌入《形势与政策》《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群)、进支部(共建“先锋领航党支部”等学生基层组织)、进学生社区(打造“藏蓝之家”沉浸式教育基地);“三同”深化互动性,通过“同场活动、同频交流、同心共鸣”,实现师生与英模共学共践,如在“我与英模面对面”系列活动中,累计有50位英模与2000余名学生进行了深度互动。
“五维共育”体系。构建“党建统领+理论筑基+实践淬炼+文化浸润+内外贯通”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开发《公安英模案例库》,组织党和国家大型活动服务保障任务砺警,建立“一人一策”英烈子女培养计划(83名英烈子女全覆盖),与西柏坡派出所等红色圣地“公安楷模”基层派出所共建实践基地,形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育人网络。
特色亮点
政治性鲜明。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统领,将忠诚警魂培育贯穿育人全链条,获公安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各级批示推广。
系统性创新。首创“浸染—共鸣—内化—践行”四阶育人模型,整合全国公安英模资源,构建“校-局-社会”协同思政育人共同体。
实践性突出。突破课堂边界,组织千名师生寻访百名英模,与实习地公安英模结对共建,建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实景课堂”,实现“理论—情感—行动”闭环转化。
成果成效
“英雄之路”铸魂育人品牌创设了公安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案,彰显了新时代公安院校立德树人、忠诚育警“大思政课”格局的鲜明特色,为全国公安院校、行业院校和首都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的样本与实施方案。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5年来,学校累计组织2万余名学警圆满完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30余项国家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将校内思政“小课堂”与实战“大课堂”深度融合,学生展现出“忠诚使命的责任担当、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团结守纪的过硬作风、崇尚卓越的价值追求”。
理论成果丰硕。培育《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等省部级课题42项,出版专著5部;《以忠诚教育为核心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获2022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人民公安报》发表《健全完善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长效机制》等理论文章10余篇,形成论文30余篇,构建公安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理论框架。
辐射影响广泛。一是行业推广。构建“八类精品项目”标准体系,通过《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推广;开发“三维坐标轴”育人模式,纵向贯通“红色基因—警察职业—时代需求”,横向覆盖“课程—实践—文化”协同育人,空间整合校内外基地资源。二是校地协同。与北京市大兴区共建“大思政课”共同体,与河北省公安厅等41家单位合作,建成30个综合性实践基地;编制196个实践教案、392个教学案例,服务全国公安院校课程建设。三是社会影响。师生代表赴8省区参加全国英烈事迹报告会,央视《春天的铭记》专题节目播放量超千万次,形成强大社会感召力。成果推广至多所公安院校,获评首都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奖等荣誉。
“英雄之路”铸魂育人工程是公安院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创新实践。未来,学校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把立德树人融入忠诚警魂培育全链条,持续深化数智化与全球化融合,为锻造新时代公安铁军提供示范样本,贡献公大方案。(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工作研究中心 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