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下旬,一通来自甘肃省红十字会的电话,让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小何的心跳加速,两年前他留下的造血干细胞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了。
“好,我捐。”这个20岁的武威凉州青年,没有丝毫犹豫。在挂掉电话的25分钟内,小何就拨通了姐姐的电话,确认了自己的决定。
静待花开:采集室里的生命赠礼
小何的眼中闪着光,“因为我有机会去拯救一个生命,去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鲜红的造血干细胞悬液缓缓流入采集袋。那个曾经担心父母心疼而独自做决定的男孩,此刻笑得坦然。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成就了一场生命的双向奔赴——他的造血干细胞将重建一个孩子的免疫系统,而孩子的血液里将永远流淌着他的生命密码。
捐献当日,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冯连宝看望慰问正在捐献的小何,为他颁发了甘肃省红十字会“博爱金奖”奖牌和荣誉证书,并对他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表示感谢,也送去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敬意。捐献成功后,小何将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0370例、甘肃省第73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善意萌发:平凡选择中的非凡勇气
时间拨回到2023年的初秋。
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小何,第一次认真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那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校园活动,却在一个年轻人心里悄然埋下火种。
“能救人命,是有意义的事。”当时,小何的想法简单而纯粹,没有过多的权衡与犹豫,他便和同学一起,郑重签署了捐献同意书,留下了那份约10毫升、承载着生命希望的血样。对他而言,这只是大学生活中一个带着善意的选择。
今年5月,当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这份善意瞬间变得无比具体,一个生命正等待他的造血干细胞延续。小何内心曾掠过一丝本能的担忧,但“做有意义的事”的念头瞬间压倒了一切。
全相合奇迹:跨越血缘的生命连结
在一个年轻的生命体内,奔涌的勇气,源于对另一个陌生生命最深的共情。他了解到,那位小患者有与他——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竟然是罕见的“全相合”:血型相同,关键的6个等位基因完全匹配。
“十万分之一的缘分落在我肩上,是命运给我们的礼物。”小何说这话时,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
生命交织:点亮他人生命的微光
20岁这年,他选择的“价值”,是赠予一个孩子重生的可能。
小何希望他的经历能让更多人明白:捐献不是牺牲,而是馈赠;不是失去,而是获得——获得成为他人生命里一束光的特权。此刻,在某个病房里,带着小何DNA的新生血细胞,正悄然分裂、生长、绽放成生命的春天。
小何的捐献之路,是一个普通青年不普通的生命答卷。他让我们看见,那份认为自己有机会救人便是“最幸运”的赤子之心、那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纯粹勇气、那份超越血缘的深刻连接,是如何让一个20岁的灵魂,如此厚重而明亮的。他赠出的是生命的火种,照亮的是我们所有人心中那份向善的潜能。(刘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