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栏目语】
聚焦医院管理科学建设,呈现公立医院发展新风貌。由光明网卫生频道策划出品,医左医右联合出品现代医院发展深度对话节目《院见》。以“1+N”视角,用镜头记录现代医院管理建设与发展的真知灼见。
以当今医疗院见,展望未来发展远见。从推动医院管理现代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促进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等角度,读懂·读精·读深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面呈现我国公立医院发展新风貌。
【本期介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前身是厦门市最早建立的肿瘤病区。2001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正式成立厦门市肿瘤中心。目前,我们是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的肿瘤医学中心。二十多年来,我们收治了厦门市60%以上的肿瘤患者。
2018年,我们成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21年,进一步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自2018年起,肿瘤科开始按病种进行专科细化,目前共设立8个亚专业,包括:胸部肿瘤、消化道肿瘤、乳腺肿瘤、肝胆胰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黑色素瘤、骨与软组织肿瘤,以及肿瘤中西医结合专业。我们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践行肿瘤全流程管理。
【本期嘉宾】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厦门市第五医院党委书记 叶峰
【嘉宾视点】
· 防筛篇。依托肿瘤分子生物实验室和免疫组化平台,我们深入解析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为早期筛查提供关键生物标记物与精准治疗工具。同时,借助我院细胞治疗研究中心,积极推动细胞疗法在癌前干预和高风险人群预防中的转化应用。
2025年,我们牵头成立中国抗癌学会海峡交流委员会,整合两岸医疗资源,构建标准化防筛体系,全面提升区域癌症早诊率和预防效能。以科研的深度、临床的温度、区域的广度,推动肿瘤防筛进入全链条融合新阶段。
· 诊断篇。肿瘤科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较早实施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科室之一。2018年8月,医院成为福建省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指定推荐医院之一,并于同年11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为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我们探索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医工信转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6908例复杂肿瘤多学科会诊。
· 治疗篇。2016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我院成立国家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中心;同年,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核批准,成立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9年,肿瘤内科抗肿瘤药物转化实验室被评为厦门市重点实验室,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示范平台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立项。
医学的进步源于每一次勇敢尝试。我们的临床研究涵盖I期、II期、III期、BE等多个临床试验,并在省内率先建立专用I期临床试验研究病房,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前沿药物、创新疗法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近六年来,累计开展400余项临床试验,推动10余种药物注册上市,助力100多个药物获批新适应症,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2016年,科室设立日间化疗病房;2024年,整合资源成立全市首家日间治疗中心,由经验丰富的肿瘤专业医护团队为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细致的全方位服务。科室始终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推行医护一体化综合医疗服务模式,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快速康复服务。
自2012年起,肿瘤内科成为福建省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确保每位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管理,显著提升生活质量。2019年,获评福建省首批“无呕病房”,通过领先的化疗呕吐控制技术和多学科协作,全方位控制呕吐症状,实现医护团队密切沟通,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化疗所致呕吐,真正让患者远离痛苦。
在肿瘤治疗全过程中,膳食营养改善也至关重要。我们定期开展营养评估与干预,并联合临床营养科举办肿瘤患者营养交流会,提升患者营养健康意识,普及相关知识,推广健康理念,指导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 康复篇。抗癌治疗的终点,正是健康重建的起点。“与癌共舞”始终是我们的理念,旨在通过运动,传递希望,诠释生命的力量。自2022年起,我们与数千名“癌友”一起奔跑三年,今年再次遵守约定,与海鸟为伴、迎着海风纵情奔跑——这不仅是一场生理战役,更是心理与社会的双重回归。我们的心理支持小组则搭建情感共鸣的桥梁,让患者带着“伤痕的勋章”,重新拥抱社会角色的完整意义。
在人类与肿瘤抗争的漫长历史中,我们既是生命密码的解密者,也是抗癌共同体的守护者。让我们借助系统医学的力量,将绝症变为慢性病,把生存的希望锻造成生命的永恒。
出品单位
光明网卫生频道
联合出品
医左医右
主创团队
出品人:李丹
联合出品人:周磊
制片人:李丹 何雨霏
监制:任波
编辑:李丹 牟舒琳
剪辑:何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