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点击查看专题)。9月23日聚焦——华北电力大学:厚植电力报国情怀建设能源电力特色“大思政课”。
华北电力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聚焦服务“双碳”国家重大战略和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推进行业育人元素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整合拓展社会及行业育人资源,着力打造能源电力特色“大思政课”,塑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格局。
华北电力大学主楼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办学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华北电力大学由教育部与国家电网公司等12家能源电力央企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大学理事会共建,立足办学特色、发挥学科优势、深耕行业资源,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学校把准政治方向,价值引领锚定“国之大者”;聚焦战略导向,人才培养服务发展需求;坚持行业面向,立德树人深耕行业资源;深化融通取向,思政教育贴近实践发展,在思想引领、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实践平台等方面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校内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融通互动,大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健全人格、科学素养、健康体魄的卓越工程师和优秀电力人才。
深挖行业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华北电力大学校党委书记每年为新生讲授能源电力主题“开学第一课”,邀请国家电网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讲授能源电力专题思政课,组织校领导、思政课及专业课教师赴能源电力企业一线开展实践教学,形成“实学+实景+实悟”教学模式,在“大工程”里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源安全、能源外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系统打造“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百年电力”“现代电力工程师”等能源电力特色精品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双百”工程,完善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共建课程思政的工作机制,在学科专业教学中融入能源报国、科学精神、行业自信等思政元素,推动专家学者参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凝练“绿色电力+红色动力”思政育人品牌。
拓展育人平台,建设优质多元的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对外拓展资源渠道,与国家电网公司、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等分层分类共建理想信念、能源电力、文化艺术等校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深化与国家大剧院、中影集团等单位合作,为学校引入各类优质资源,形成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史主题“大思政课”精品项目展、“艺影润心”影视思政大课堂等品牌活动。
学校对内整合特色资源,开发建设以杨奇逊院士科研工作室为主体的“院士小屋”等18个校内“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点。学校用好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在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等建设使用中融入思政元素,打造具有能源电力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
汇聚多方力量,打造共建共享的育人共同体
学校整合校内外育人主体打造“大师资”,聚合校内思政工作主体合力,常态化开展师生日常思政教育,实施青年教师“工程化”管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锻造出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协同地区和行业丰富校外师资力量,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思政课兼职教师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度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行业重要活动,打造思政育人共同体。
凝练特色品牌,培育示范引领的育人项目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1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开展“学能源革命思想树能源报国之志”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打造“能源报国”专家讲堂、“能源报国”师生宣讲团、“沿着总书记的能源足迹”暑期职业体验活动、青春榜样先锋班等实践育人品牌,形成“学讲研行”四位一体的“能源报国”实践育人体系,师生团队拓展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在实践课堂中学以致用。特色实践强化示范引领,立足电力特色,凝练实践品牌,学校“三维五融七联动”能源电力特色“大思政课”、电力思政系列课程和相关建设成效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密切学段联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大思政课”育人统筹推进,依托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研究基地校、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等平台机制,在思政课一体化、科研设施开放、文教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高校优势,实施科学课堂、研学课堂、践学课堂、托学课堂“四学课堂”育人计划。深入开展高校师生走进中小学科普宣讲、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科研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举办红岩革命、延安精神主题展演、“‘电’亮未来科普展示”活动、实验室开放日等,联动北京一零一中昌平实验学校、北京市昌平实验小学等十余所中小学上千名师生同上革命历史大课、科技创新大课、生态文明大课。(作者: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