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点击查看专题)。9月22日聚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能源强国能源报国”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雕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紧密结合自身特色、学科特点、学生特质,构建了以“建设强大思政引领力,培育能源报国奋斗者”为主线,以“课内课外协同、教师学生联动、校内校外共建、线上线下融合”为路径的“能源强国能源报国”大思政课“一线四维”工作体系,打造了能源领域高等教育“大思政课”建设创新样板,形成了系列经验做法。
全方位融入,擦亮“强国报国”鲜明底色
2022年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立足能源行业和高等教育的“双领域”特色优势,制定实施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案,打造多元集成、立体贯通的“能源强国能源报国”大思政课。学校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压茬改革实践,全面融入教育体系,形成中石大特色育人体系;全面融入课程建设,强化思政课“关键课程”引领作用;全面融入学生成长,构建全周期思政教育模式。
集成式建设,增强“强国报国”创新动能
学校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大思政课”建设支撑要素,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力量,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拓展“大格局”:通过壮大育人主体力量,建强专兼结合教师队伍;通过开发多元育人载体,拓展多样态教育资源;通过整合授课场馆设施,打造沉浸式授课场景。
品牌化塑造,提升“强国报国”育人实效
学校坚持以项目牵引强化“大思政课”建设引领示范,建立健全统筹谋划、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强化常规工作重质量、重点项目重成果、创新工作重实绩的导向,具体做法包括:打造“展览+报告+课程+研学”的引领示范项目;培育“专业启蒙+口述校史+实践锻炼”的精品特色品牌;建设“学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的大课堂等。
数字化赋能,营造“强国报国”传播声势
学校以技术变革、传播变革推动大思政课内容形式创新性表达、创造性转化,提升优师优课建设和优质内容生产能力,促进“能源强国能源报国”主流舆论破圈传播,比如在建设虚拟仿真课程群、培育网络思政名师金课、打造系列线上思政课等方面均作出有益尝试。
强化思想引领、厚植家国情怀、涵养价值追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系统打造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能源强国能源报国”大思政课,不断提升强化思想引领、厚植家国情怀、涵养价值追求的育人实效。
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纽带,校企协同协作合作更加深入,共建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全国7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全国32所)等,在新领域新赛道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增添了新动能新优势。
学校就业毕业生超过20%选择到西部基层就业,数量与比例居首都高校前列,一批学生走上“万米深井”“深海一号”等大国重器开展科技攻关。
学校获授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连续获评“首都文明校园”,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红色文化弘扬基地,“大思政课”建设成果获评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特等奖、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优秀作品奖,入选第六届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案例和教育部“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多个课程入选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风华传薪”网络大思政课平台入选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能源强国能源报国”这一为师生广泛认同的中石大文化新符号,赓续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家国情怀,熔铸“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奋斗精神,涵养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价值追求,唱响了“教育强国,中石大有为”的时代旋律。(作者:李丽平,张国泽,苏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