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7日下午,冷成形马氏体钢产业化联合认证对接会在扬州明月湖酒店六楼会议室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受江苏沙钢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钢”)委托,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轻量化联盟”)牵头,依托国汽轻量化组织实施,以 “联合认证新模式・新材料产业化新生态・创新技术第三方验证平台” 为主题,邀请北汽王智文、东风汽车李径亮、福田汽车任鹏、吉利远程郝凤琴、长城汽车高鹏等整车企业专家,携手沙钢总经理施一新、沙钢副院长李化龙、凌云股份李欣、天津玛斯特郑松刚、凯勒郑明富等材料及零部件专家代表,聚焦冷成形马氏体钢联合认证体系建设,打通 “材料研发 - 认证测试 - 整车应用” 全链条,推动新材料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产业化落地。
对接会现场
主持人杨洁在开幕词中指出,当前新材料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周期长、认证成本高,已成为汽车轻量化技术升级的主要瓶颈。轻量化联盟牵头构建联合认证模式,旨在通过整合整车厂、零部件企业、材料供应商及检测机构资源,建立 “统一行业标准、共享相关数据、协同资源测试、第三方验证平台” 的认证新生态,让冷成形马氏体钢等新材料以 “更快速度、更低成本” 进入车企供应链。
轻量化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国汽轻量化副总经理杨洁
轻量化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国汽轻量化副总经理杨洁详细阐述联合认证模式的三大突破:
标准共建:联合北汽、长城、吉利、东风、福田等车企制定“冷成形马氏体钢汽车应用认证检测项”,覆盖材料强度、成形性、耐腐蚀性等多项核心指标;
资源共享:整合凌云股份、玛斯特、凯勒等零部件公司,建立区域共享机制,降低企业重复检测成本 30% 以上;
流程优化:将传统认证周期从 18 个月压缩至 9 个月,通过 “预认证 + 量产跟踪” 模式,实现技术迭代与认证同步推进。
沙钢示范:材料性能与认证需求的精准匹配
江苏沙钢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施一新在讲话中强调,沙钢冷成形马氏体钢已开发完成,其 1500MPa 抗拉强度、30% 能耗降幅的成本优势,与联合认证体系的轻量化、低成本要求高度契合。随后,沙钢技术团队通过案例分析,详细介绍材料在日字型边梁、座椅横梁等部件的应用场景,并现场演示材料焊接、冲压成形的工艺适配性,为联合认证提供实证支撑。
沙钢总经理 施一新
全产业链讨论:需求牵引下的认证生态共建
在2个多小时的深度讨论中,各领域专家围绕认证落地展开务实交流:
·整车厂北汽王智文、吉利远程郝凤琴等专家提出 “认证标准要尽可能覆盖各家车企的主要性能需求检测项”, “建立材料性能稳定认证检测机制,保证材料的稳定性”;
·零部件企业凌云李欣、凯勒郑明富等专家提出聚焦零件尺寸精度,要求 “将零件尺寸检测纳入认证指标”, “异种材料连接工艺的认证难点解决方案”;
·材料企业沙钢承诺 “根据认证反馈优化材料批次稳定性及检测项的全面性”,并与各公司专家代表达成一致意见,约定共同开发适用于新能源车型的马氏体钢车身结构件。
会议总结:开启新材料产业化新纪元
主持人杨洁在总结词中宣布,轻量化联盟将以本次会议为起点,在扬州建立冷成形马氏体钢联合认证示范基地,首批纳入北汽、长城等 5 家车企的多 个车型项目。随着联合认证模式的推广,预计 2026 年冷成形马氏体钢在国内车企的应用渗透率将提升至 15%,为全产业链创造超 50 亿元经济效益。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汽车新材料认证从 “企业自主认证” 向 “产业协同认证” 的关键转型。以扬州为试点的联合认证新生态,正通过 “标准共商、资源共享” 的机制创新,为冷成形马氏体钢等前沿材料的产业化铺设 “高速公路”,加快新技术更快产业化,为汽车轻量化技术突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 “中国方案”。(李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