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嘉宾视点】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大家好,我是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的吴超医生。我们南京鼓楼医院的传染科成立于1978年,最早由侯世荣教授、朱彦斌教授、黄运成教授等一批专家共同创建。感染科作为综合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们的感染病学科在传染病的治疗、防控和预防等方面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大方向:一是经典传染病与新发传染病的诊治与研究。我们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动态,开展多项探索性工作,成立了南京大学病毒与感染病研究所,并在多个传染病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我们还牵头建立了江苏省多中心队列研究,目前已纳入五至六万例患者,开展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另一方面,我们在脂肪肝等肝病领域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注重与社区合作,在脂肪肝合并乙型肝炎等复杂疾病的诊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乙肝临床治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2年,欧洲肝病协会发布的指南中,就提出了“满意终点”,即表面抗原清除。自那时起,我们便开始积极探索乙肝临床治愈路径。2023年,在国家卫健委管理研究所的推动下,我们成立了江苏省首家“临床治愈门诊”,并牵头参与“珠峰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实践,我们坚信乙肝临床治愈绝非遥不可及,而是每一位患者应当追求的目标。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母子患者。母亲原本是“大三阳”,经过五年治疗,先转为“小三阳”,最终实现表面抗原清除,达到临床治愈,至今情况良好。她的儿子也从20岁开始接受治疗,同样原是“大三阳”,五年后也成功临床治愈。这说明临床治愈是具有可行性的,前景光明,但治疗过程往往曲折,需因人而异、个体化施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到2030年应实现90%的诊断率和80%以上的治疗率,但目前我们仍差距较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很多患者并不知晓自己感染乙肝,未接受规范严格的筛查;其次,部分医生和患者对治疗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治疗延误;第三,部分患者处于免疫控制期(即DNA阴性、表面抗原阳性),随着时间推移可能自发清除病毒,这类人群并不少见,但由于缺乏长期系统随访和连续观察,容易被忽视。
面对我国庞大的患者基数,我们应分层管理:一部分需立即治疗,一部分需观察后决定是否治疗,还有一部分免疫控制良好的患者可能在随访中自行好转。总体而言,积极抗病毒治疗仍是目前预防乙肝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更要推进广泛筛查、长期连续观察,实现对患者的系统管理,及时阻断疾病进展,适时采取治疗措施。
大家好,我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科主任李婕。重症肝病救治一直是我们科室的重点方向。在重肝救治领域中,人工肝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陆续开展了双重血浆置换、DP Mars等人工肝治疗,显著提高了重肝患者的救治效果。我们还与国内顶尖的重肝团队密切合作,目前已举办两期人工肝治疗培训班,反响良好,吸引了全国多地同仁前来交流学习。这一方面提升了我们自身的重肝诊疗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与国内优秀团队的合作。
随着代谢性疾病和糖尿病人群增多,我国慢性肝病的疾病谱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我们科室门诊接诊的慢性肝病类型也从以往的病毒性肝病为主,逐渐转向脂肪性肝病。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率先开展了基于全专科的脂肪肝综合管理模式,推动三甲医院与社区医生紧密协作。我们还牵头成立了长三角全专科脂肪肝联盟,并制定了基于社区的脂肪肝基层专家共识,有效推进了脂肪肝的规范化和全程化管理。这一模式已被纳入慢病蓝皮书的管理计划,未来我们期待与全国专家继续合作,共同提升脂肪肝诊疗水平。
出品单位
光明网卫生频道
联合出品
医左医右
主创团队
出品人:李丹
联合出品人:周磊
制片人:李丹 何雨霏
监制:任波
编辑:李丹 牟舒琳
剪辑:何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