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本报见习记者 徐欣馨
8月的晋北大地,天高云阔,一派生机。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将帅广场上,10尊平型关大捷参战主要将领的铜像凝视着远方。这座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纪念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正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的壮阔史诗。
1969年,为纪念平型关大捷这一重要战役,山西省委等在平型关战役遗址上新建了平型关战役纪念馆;2001年,纪念馆更名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2007年,当地充实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内容。如今,纪念馆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重要场所。今年1月至8月14日,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超29万人次。
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近日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进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与一件件文物史料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9月2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从侧翼主动出击,于乔沟一线设伏,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创造了平型关大捷。”讲解员刘晓昱一边指着史料一边向观众讲解着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第一场大胜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厅中,一个颜色斑驳的公文包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个看似普通的公文包,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大家看到的这个公文包是独立团1营教导员张文松烈士的遗物。” 刘晓昱向观众介绍,“1937年9月,张文松在部队开拔前,将公文包交给当地儿童团团长孟令海一家保管,并承诺打完仗就回来取。然而,张文松在后续作战中牺牲了,这个公文包便被孟令海一家一直珍藏着。直到1997年,孟令海将公文包交给了灵丘县党史研究室,后来公文包被移交给了纪念馆。”
“这个公文包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见证了八路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载体。张文松将公文包托付给孟令海一家,以行动诉说着对百姓的信任;孟令海一家则用长达60年的悉心保管,回馈着这份信任,用一生守护着先烈的遗物。这种双向托付与共同信念,正是中国伟大抗战精神的精髓。”刘晓昱感慨道。
在纪念馆内,许多小小讲解员向观众讲述着一段段历史。“胜利是辉煌的,胜利也来之不易。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数百人的代价,其中有200多人长眠于这块热土上。他们以简陋的装备,战胜了装备精良的日军,靠的是团结一心、勇赴国难的民族意识,靠的是不畏强敌、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靠的是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12岁的郭诗奕以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向观众传递着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伟大精神。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小小讲解员,通过对这段历史一遍又一遍讲述,我更加明白了现在快乐与自由的生活来之不易。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这段历史。”郭诗奕告诉记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红色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进行,让他们了解这些历史。”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白卫疆说,今年暑期,纪念馆与团县委联合开展了“小小讲解员”活动,累计培训“小小讲解员”30名。同时,纪念馆还设计了“重温战斗历史路线”“深度感悟路线”两条研学路线,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游客参观学习需要。
据了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馆还计划推出“首胜之师 功勋卓著——八路军第115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战役战斗主题展览”和“红星闪闪 烽火少年——抗日儿童团特展”,让观众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平型关是英雄的关、难忘的关、胜利的关。纪念馆不仅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儿女表现出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人们前行。
(作者:徐欣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