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以敬畏之心叩问历史,用镜头笔墨描绘意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北京市广电局指导创作了多部抗战题材视听作品。 首都广电也特设《我们的纪念》专栏,让我们在光影中共同回望那段岁月,致敬英雄,让“守护”的力量与爱国的情怀代代相传。
北京市广电局深耕“北京大视听”品牌,以高质量的艺术创作献礼抗战胜利80周年。其中,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归队》《怒刺》《马背摇篮》这4部作品入选抗战胜利8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业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北京日报记者邱伟表示,这些作品深入挖掘东北抗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娃娃长征”、秘密交通站贝家花园等历史故事中的不朽精神,搭建时空桥梁,让抗战记忆鲜活再现。从不同侧面,生动展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的家国大义,完整呈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全体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历史图景。
北京市广电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不断完善“北京大视听”文艺精品的创作机制,一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价值的优秀抗战题材作品不断涌现,形成了覆盖不同抗战场景、不同群体记忆的全景式内容矩阵。
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为主线,每集以一件馆藏珍品或布展细节为切入点,以“一件文物、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的叙事逻辑,通过“文物、展陈、故事”三合一的创作维度,挖掘文物背后的策展故事和历史故事,构建历史场景与当代展陈的时空对话,让抗战记忆“活”起来,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全面展现抗战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联系。
微短剧《怒刺》以卢沟桥事变后的天津为背景,讲述了厨师叶清轩借身份掩护,与锄奸团白鸽等人合作,揭露日伪扰乱金融、掠夺物资阴谋的故事。作品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为核心,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平民英雄形象,展现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家国大义,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从上到下同仇敌忾的抗敌精神。
微短剧《马背摇篮》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延安第二保育院自1946年11月开始长达两年零10个月的“娃娃长征”,工作人员带着136名孩子从延安出发,历经艰辛最终将所有孩子安全送达目的地,展现了一段艰辛但充满力量的革命往事。
多部优秀作品正在陆续与观众见面,广播剧《贝家花园》已于8月15日在北京新闻广播(FM94.5)和北京文艺广播(FM87.6)首播,共3集,每集30分钟,由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领衔主演。 作为首次以声音戏剧形式呈现的北平隐秘抗战故事,生动展现了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上中国人民与国际友人共同抗争的历程。这部聚焦北京城市抗战史的精品广播剧,填补了相关题材空白,兼具谍战张力与时代质感。
同时,以东北抗联14年艰苦抗战为叙事核心的电视剧《归队》,讲述了一支抗联小队在与大部队失联后顽强抗击日军的故事。战火纷飞中,他们用生命书写着对“归队”的坚守,“归队”这两个字所蕴含的意义远超物理上的距离:它是对信仰的绝对忠诚,是对战友的生死承诺,更是对民族的热血担当。每一次冲锋、每一次潜伏、每一次抉择,都展现了抗联战士用生命坚守的“归队”信念。 《归队》将于8月25日起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北京、江苏等卫视跟播,敬请关注,在光影中感受那段岁月里信仰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