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家人们,这是我们沙门村自产的玉米,纯天然……”夜幕降临,大庄科乡沙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却灯火通明,几位村民正对着手机镜头练习直播带货。这是沙门村老年夜校“电商直播培训班”的现场。近日,沙门村第一书记李明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村民量身定制了一套为期15天的直播技能课程,帮助村民掌握互联网销售技术,拓宽农产品销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沙门村地处山区,盛产红油香椿、山楂、板栗、核桃等优质农产品,然而,长期以来,受限于交通不便与销售渠道单一,这些“宝贝”难以走出大山。为打破困局,村干部开始借助短视频做“预热”,在田间地头架起手机开直播,让特色农产品搭上了销往全国各地的电商快车。
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原生态的农产品,吸引了众多网友进入直播间询问购买。“五一假期期间,通过直播带货卖香椿,我们单日订单量可达300斤!”沙门村第一书记李明尚介绍说。
然而,农村人口老龄化,懂电商、会经营的人才短缺问题逐渐凸显。想要留住电商平台的流量,村民就必须成为主播,从幕后走到镜头前。为此,沙门村创新性地推出了“老年夜校”,将培训课程精心安排在晚间农闲时段,既不耽误村民的日常劳作,又为他们提供了学习新技能的宝贵机会。课程内容丰富全面,从手机操作、账号注册,到短视频拍摄、直播话术设计,再到后台数据分析、客户维护,覆盖了电商直播的全流程。
在李明尚书记的亲自示范与鼓励下,村民们的学习热情被彻底点燃。60岁的村民祁翠玉从最初面对镜头的羞涩与紧张,到如今能够自信满满地介绍产品,这一转变令人惊叹。“一开始我对着镜头连话都说不利索,现在也能介绍产品了!”祁翠玉举着手机,脸上洋溢着自豪。像她这样的学员共有11人,平均年龄58岁,许多人最初连点赞、转发都不会操作。培训课程采用“理论+实操”模式,每天课后安排1小时模拟直播,让学员轮流推销村里的农产品,并逐一点评改进。夜幕下的沙门村,一盏盏亮起的手机屏幕,正点燃村民致富的新希望。
“老年夜校”的成立,不仅为大庄科乡沙门村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直播、能带货的本土人才,更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新渠道,让优质农产品直接对接广阔市场,切实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后续,大庄科乡将继续深化“电商+”模式,搭建更加优质的电商直播平台,培育更多“新农人”,共同构建完善的电商直播“新生态”,让手机变成村民的“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
编辑:王淼图文: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