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嘉宾视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
我们心血管内科专注于五大临床方向,即冠心病、电生理、结构性心脏病、肺血管病,以及疑难复杂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每个方向均结合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特色。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重点领域。过去20年来,团队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治中开展了多项特色工作,尤其针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早期开发的DK mini-culotte术式,经持续改良后创新为OPT术式。该方法以简化的单支架策略处理复杂病变,相较于传统双支架技术,提升了疗效并降低了操作难度。
作为福建省胸痛中心联盟的主席单位,我们团队联合省卫健委推进全省胸痛中心标准化建设,包括认证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单位。未来,我们将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机构大力推进胸痛救治单元的建立,织成一张胸痛救治网络,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等急症的诊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高发问题,电生理团队建立了专业小组,专注于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技术。除传统起搏器植入外,团队还做了很多特殊类型的起搏器,譬如应用心室再同步治疗(CRT/CRTD),创新性地推广心室速起搏和高危流出道起搏,目前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症状并预防卒中风险。
结构性心脏病学科方向分为两部分发展。首先,传统的结构性心脏病,譬如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团队较早在国内开展此项工作,采用简化技术如经胸超声引导下的微创介入,避免全身麻醉和过多食道超声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并优化美学效果,特别适用于儿童患者。
其次,心脏瓣膜病治疗。针对主动脉瓣等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团队实施经皮导管介入技术(TAVR/TAVI)。这一技术持续在发展,目前我们中心不需要麻醉,有的是局麻,也无需食道超声的插管,依靠学科优势力量,手术时间控制在45至60分钟,而且患者术后很快恢复,特别适用于高龄或高危患者。
此外,团队强化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增设康复亚专科,整合评估(如心肺功能、运动能力测试等)与康复处方制定。重点人群包括心肌梗死及瓣膜术后患者,通过病房驻点指导,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再入院率。
出品单位
光明网卫生频道
联合出品
医左医右
主创团队
出品人:李丹
联合出品人:周磊
制片人:李丹 何雨霏
监制:任波
编辑:李丹 牟舒琳
剪辑:何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