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守一
近日,在成都举办的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上,全球最长连续LED巨幕——“天府大屋檐”以其震撼视效,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长达408.5米的LED巨幕如星河般渐次点亮蓉城夜空,这块由京东方打造的显示系统,不仅承载着蜀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意美学,更折射出成都高新区显示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发展轨迹。
这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视觉盛宴,也是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向世界递出的立体名片,亮出了成都世运会上的高新“显示度”。
全球最长LED巨幕——“天府大屋檐”闪耀成都世运会(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供图)
显示实力背后是硬核创新。“全球最长连续LED巨幕”,这一全新产业纪录背后,“天府大屋檐”实实在在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比如超长无缝拼接、低功耗运行、高环境适应性等等,这些离不开科创企业在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布局和持续创新发展。
只要领略过“天府大屋檐”的华彩,就不难感受到其在多层面的创新。比如,融合超4万米的定制LED显示单元,具备智能感光、智能色彩调节等功能,可应对恶劣天气和复杂室外环境,确保强光下仍能保持出色的视觉效果;15:1极限宽屏比和裸眼3D效果,实现了直播信号与视觉效果的融合,确保观众沉浸式体验等等。
在这些硬核的技术创新之外,“天府大屋檐”还将独有的LED显示单元,与天府之檐的中式瓦面结构做了完美交融。创新从来都是综合性的、厚积薄发的结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科技领军企业在显示产业的深耕、在成都高新区乃至中国产业文化中的浸染,才有了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释放强烈地域风采的视觉绽放。
惊艳创新背后是集群效应。独木不成林,这句话在产业领域同样适用。“天府大屋檐”展现了京东方在显示产业中的卓越地位,而其又只是成都高新区企业中的一个代表。在“天府大屋檐”惊艳创新的背后,隐约可见成都高新区已渐趋成型的集群效应。
据《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4年)》,成都已经位居“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城市”前三,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5%,产业链完善度达73%,产业配套率达46%,新产品产值率达到76%,研发投入占比达7%。这一串数字,可以形象感知到成都的“显示度”。
成都高新区则是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创新最为活跃、成效最为突出的高地。从企业集群规模来看,成都高新区已经聚集了新型显示相关企业40余家,这些在全国乃至全球都颇具知名度的企业,联手打通了从玻璃基板、发光材料、光掩膜版、光学膜到面板制造,再到手机、车载显示等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
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工艺设备进场(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供图)
在京东方、辰显光电、极米科技等企业的引领之下,技术共研、产业共育、市场共拓的全国创新协同网络正在形成,“世界柔谷”的目标已然不再遥远。
集群跃迁背后是政策引导。任何一个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适宜的土壤。当“天府大屋檐”象征的显示产业呈现集体跃迁态势,人们难免会问,成都高新区做对了什么?
成都高新区不仅通过大数据技术与智能化手段,实行“政策找企业”主动服务模式,还创新开启“免申即享”,即惠企政策免予申报。以京东方为例,该公司在2021年—2024年期间,通过“免申即享”累计获得奖补资金223.74万元。成都高新区企业服务的贴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正是通过持续制定专项优惠政策,助力企业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通过大数据技术,让政策像导航一样直达企业需求。
除了细致入微的企业服务,还包括宏观层面的规划和引领。最近,在工信部规划司指导下,成都高新区联合十余家国家高新区、省级高新区,共同成立了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旨在打破区域壁垒,统筹全国显示产业优势资源,加强产业的全国协同,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家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成立大会现场(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供图)
正如世运会开幕式上“竹光”奖牌与LED巨幕的时空对话,成都高新区正以“科技+文化”的双轮驱动,书写着从“屏之物联”到“万物皆显”的产业新篇。当更多“天府大屋檐”在世界舞台闪耀,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全球坐标也将愈发清晰。(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