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同龄,同心,同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光明网《“奋斗号”青春专列》特别策划“青春志风华录——我在革命老区服务乡村教育”见微调研融合报道,聚焦青年学子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革命老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提升乡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筑牢思想之基,砥砺奋斗之志。
赵丽娜在“护苗学堂”开展田野思政课。光明网记者董腾飞/摄
如何把思政课讲得有趣,一直是我们思政人思考的事情。这个暑假,我在导师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财经大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院院长白琦瑞教授指导下,走出校园,深入广袤乡野,在革命老区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乡的“护苗学堂”,探索“青年讲给少年、青年感召少年”的田野思政课育人实践。
课前,我心里一直在嘀咕:“同学们能听懂吗?”“同学们感兴趣吗?”站上讲台,我甚至能够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声音也有些发抖。“护苗学堂”教室里,我通过动画、特效、表情包、数字人等方式,把精心准备的“伟大抗战精神”田野思政课讲给同学们,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腰板挺拔,目光专注,认真听我讲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故事。
孩子们对于田野思政课的兴趣,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谢俊承被我课件上的动画内容吸引,平时他的书包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动画挂件,而用动画讲述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瞬间燃起他对于历史的热情。我也豁然开朗,对于用创新的形式讲好田野思政课充满底气。
为期一周的田野思政课支教实践,为我提供了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更加坚定了我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的理想信念。
这次的田野思政课支教实践,让我看到了创新教育方式带来的实效,激励我大胆尝试与创新。踏上革命老区的热土,把目光投向基层一线,我发现这方热土比城市更厚重,干事创业的舞台更广阔。这次基层支教实践,使我自觉摒弃内卷式竞争带来的精神内耗,重塑价值追求和精神坐标,扎根基层一线,愿化穿越山岭的春风、滋润大地的细雨,在乡村教育中为孩子们耕耘心田,陪伴他们一路生花。(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护苗学堂”志愿者赵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