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护苗日志】一条“鱼”引发的科学奇想
首页> 专题频道 > 正文

【护苗日志】一条“鱼”引发的科学奇想

来源:光明网2025-08-12 09:51

  编者按:同龄,同心,同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光明网《“奋斗号”青春专列》特别策划“青春志风华录——我在革命老区服务乡村教育”见微调研融合报道,聚焦青年学子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革命老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提升乡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筑牢思想之基,砥砺奋斗之志。

  当五彩缤纷的气球在教室里不断膨胀时,孩子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暑假支教期间,我在革命老区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乡的“护苗学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科学实验课——会生气的“鱼”,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神奇的化学反应。

  “老师快看,我的气球鱼真的‘生气’了!”实验台上,捶打气球的瞬间柠檬酸与小苏打相遇,气球被二氧化碳充盈膨胀,孩子们惊讶地仿佛目睹魔法诞生。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手中的气球像小河豚一样渐渐鼓起来,令他发出惊呼。

  很快,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老师,柠檬酸用白醋代替可以吗?”“老师,还有什么物质是酸性的?”“试试就知道了!”我鼓励他们用白醋代替柠檬酸进行操作实验。此时,试管里再次泛起白色泡沫,气球却涨得更大。

  当有孩子提出“用橘子汁行不行”时,引得整个教室沸腾了,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表示质疑。他们像小科学家般认真记录着不同酸性物质的反应效果。有的气球因加料过多而炸开,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课堂上,即使是失败的尝试也充满乐趣,孩子们纷纷围上去研究气球炸裂后的残余泡沫。

  “老师,气球为什么摸着凉凉的?”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好奇地摸着充气气球问我。我蹲下身解释化学反应蓄热的原理,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身又跑去和其他孩子分享新发现。

  课间,孩子们抱着实验材料视若珍宝,追问着“火山爆发”等更多实验的可能性。他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我想那是对科学世界最纯粹的向往。

  在这间被阳光洒满的教室里,我们培育的不只是科学知识的种子,还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当孩子们带着对“会生气的鱼”原理的思考,踏上未来的学习之路,这颗好奇的种子终将在某个瞬间破土而出,长成他们心中那棵通向星辰大海的参天大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护苗学堂”志愿者许婷婷)

[ 责编:王恩慧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