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邓海建
“微波不摇江,纤云不行天。”八月的风拂过兴隆湖的粼粼波光,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的火炬在“天府之檐”点燃,映照出一座新城的抱负。这片土地,以十年为刻度,从阡陌农田到“公园城市”、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门户,天府新区的“新”字里,藏着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把钥匙——它以人才为墨、以开放为纸、以生态为砚,在巴山蜀水间,挥毫出一幅“未来之城”的壮阔画卷。
市民兴隆湖边散步游玩。马骥 摄
天府新区的“新”引力,新在科创星火与智力浪潮交汇出的人才新高地。
若问天府新区的底气何在,成都科学城的灯光会给你答案。兴隆湖的水面不仅倒映着云影,还沉浮着“中国环流三号”的核聚变梦想、辐射制冷面料的降温奇迹,以及无人船划过千公里试验航线的科技弧光。线上“科创通”与线下科创生态岛双轮驱动,让科研更高效,“双向揭榜挂帅”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60个项目、应用场景落地签约。十亿元人才专项资金与“蓉漂首选地”的召唤,吸引着海内外青年才俊在此安放理想。这座城的“新”,是让每一份智力都找到生长的土壤,让每一颗星辰都汇入银河的璀璨。
天府新区的“新”引力,新在国际枢纽与文明互鉴对话的开放新门户。
从奥地利总统见证的“蓉欧快铁”首发,到跨境公路班车将四川新能源设备送往中亚腹地,天府新区的开放基因早已刻入血脉。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里,咖啡香与蜀绣交织;即将建成的天府高铁站,将载着五洲宾朋跨山越海;中央法务区聚势400家机构,以法治护佑企业越洋远航;千亿商务区如鲲鹏蓄势振翼,擎起新区开放新高度;“南拓新加坡,西联白俄罗斯”,两项重量级国际合作项目诠释着“国际朋友圈”的广度。当世运会的沙滩荷球选手在兴隆湖长滩腾跃,当“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嘉宾触摸水下机器人的金属光泽……世界看见的不只是一场赛事、一次会议,更是一座城市以场景为媒、将全球化叙事具象化的远见。
天府新区的“新”引力,新在生态本底与美好生活的诗意交响。
这座城市72.1%的蓝绿空间将山水脉络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大尺度生态廊道串联起城市组团。兴隆湖的碧波倒映着科研楼宇的轮廓,沙滩排球与草地飞盘在公园里“自然生长”,安公社区的空中花园里洋溢着闲话家常的温情。从CPI商圈的市井烟火到社区运动花园的跃动身影,从创新创业的活力到文化交融的温度,作为公园城市理念的首提地,天府新区以“城市为人而建”的初心,将“开门问政”化作倾听民声的桥梁,让企业诉求、民生期盼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碧水环城抱月眠,科创星辉落锦川。为人才松绑,让智慧破茧;为开放铺路,让机遇涌流;为生态留白,让未来勃发。当全球目光聚焦世运会开幕式,天府新区作答时代之问:其“新”在科创与生态的共生,让硬核科技与美好生活同频共振;其“新”在开放与包容的并举,使经贸发展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
这里是天府新区,这里是中国成都。这里有领跑新地,这里有时代脉搏。天府新区,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而盛会的举办,将成为天府新区的重要里程碑。这场“何以择‘新’”的叩问,或许终将以世界的惊叹号收笔:今天的天府新区,一直向着“未来之城”的方向奔跑。(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