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导 读
大雨倾盆,险情不断。连日来,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的统一部署下,市地勘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投身各区地灾防治工作,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为应对此次强降雨,市地勘院出动应急调查党员先锋队及后备队共100组260人开展雨后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截至7月31日22时,共计排查威胁居民点的隐患点2030处。
做好防灾调度的“指挥中枢”
市地勘院地灾部党支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前谋划、高效统筹,成为全院“一盘棋”推动地灾防治工作的“指挥中枢”。面对此次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组织全院精锐力量奔赴一线,分解任务、压实责任,支部党员带头狠抓落实。南赟、刘明坤、吴彬三位同志挺膺担当,全程随同自然资源部地灾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专家深入密云、怀柔、延庆指导地灾防治工作。他们与一线应急人员并肩作战,细致查看雨情、水情、险情,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与监测方案提出优化建议,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快速研判、监测预警和避险转移提供了关键思路和专业技术指导,助力属地政府开展群众避险转移工作。
勇当雨幕中的“排查尖兵”
7月25日,市灾防所应急调查党员先锋队赶赴门头沟开展应急调查,协助分局和属地政府精准研判风险态势,提供技术支撑。他们利用边坡雷达、InSAR等设备对崩塌危岩体连续开展48小时应急监测,获取了岩土体位移、变形速率等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7月28日,密云区细雨连绵,市矿研所应急调查党员先锋队密云分队长张琪的电话骤然响起。接到密云分局的紧急指令后,他迅速与技术专家马海全组成突击小组,背着数十斤设备钻进雨幕。他们在积水中小心穿行,避开险情路段,途中还多次协助转移受困村民。跋涉22公里抵达目的地后,两人立即对冯家峪镇卫生院、中心小学、原小学旧址及社会福利中心等处拟设安置点展开专业排查,通过地质雷达扫描、坡体稳定性分析等技术手段,3处安全安置点的评估报告新鲜出炉。
筑牢地灾监测的“科技屏障”
市工程所承担的“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升工程项目”931台野外监测站,是主汛期的“千里眼”。7月28日和29日,市工程所地质装备研发室党员闻“汛”而动,第一时间奔赴平谷、门头沟开展设备运维巡检。他们优化巡检方案,清除泥位计摄像头杂草,确保监测清晰。实现“5G+北斗”双链路通讯,全力保障监测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这些党员们用专业守护着每一台仪器,让科技成为地灾防治的坚固屏障,践行着“人民至上”的承诺。
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本轮强降雨虽已结束,但大量雨后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工作才刚刚拉开序幕。市地勘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的部署要求,带领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守土尽责、冲锋在前的决心和斗志守护灾区人民群众的安全防线。
本内容由市地勘院、地质勘查管理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