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导 读
7月28日,北京市暴雨红色气象风险预警信号紧急拉响,防汛应急响应同步升级至最高级别。海淀区因辖区内山地和平原交错、城乡结合部占比高、地质条件复杂,面临着不小的防汛压力。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海淀分局坚决扛起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以“汛”为令、向险而行,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防汛全过程,用科学防控与硬核行动筑牢城市安全屏障。
以“汛”为令,三级联动织密责任网络
红色预警发布后,海淀分局第一时间启动“1+11+36+1”应急响应,迅速对标“23·7”防汛标准,构建起“分局—镇街—社区(村)”三级联动体系。分局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充分发挥防汛专班职责,以生态修复科、应急调查队及党员先锋队为班底,明确地质灾害排查、应急值守、协助街镇人员转移等8项主要职责。
调度群测群防员开展巡查排查
针对辖区内91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一点一策”精准防控。分局6组18人应急调查队深入一线,与全区43名群测群防员组成排查专班,确保责任链条从机关延伸到每一个风险点。地灾分指实行“双带班”制度,24小时不间断值守,实时接收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区应急指挥中心指令,确保信息传递“零延迟”。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防控体系
依托海淀区“城市大脑”平台,海淀分局创新打造地质灾害“智慧监测网”,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在苏家坨镇等重点山区,布设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采用 5G 数据通信,并采用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备用通讯通道,稳定传输采集信息。目前,设备总量达到6类49台(套),监测点位提升至每百平方公里12处,形成覆盖山区全域的突发地质灾害自动化立体感知网络,基本实现全区泥石流隐患全覆盖和重要威胁居民崩塌隐患监测。
与区气象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将降雨强度、土壤饱和度等6项指标纳入算法,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域,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同时叫应区文旅局关闭涉山涉水的景区及旅游景点、停止民宿经营活动等。
持续作战,巩固防汛工作成效
随着降雨强度减弱,海淀分局迅速转入“雨后巡排查”阶段。组织专业队伍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回头看”,重点检查隐患点稳定性情况。联合镇街组织开展“敲门行动”,对已转移险户的住所进行摸排,防止转移群众自行返回。同时,通过信息报送、社区微信群发布等渠道,发布避险指南6期,及时推送预警信息,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调查队开展巡查
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海淀分局将始终保持战时状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用实际行动守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更具韧性的平安海淀贡献规划自然资源力量。
本内容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海淀分局、地质勘查管理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