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同龄,同心,同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光明网《“奋斗号”青春专列》特别策划“青春志风华录——我在革命老区服务乡村教育”见微调研融合报道,聚焦青年学子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革命老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提升乡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筑牢思想之基,用奋斗砥砺铮铮青春志。
林楷尧(左一)指导孩子们陶片剥离土层清理技巧。董腾飞/摄
盛夏时节,我和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青春学子一起,带着所学的知识来到我的家乡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乡进行支教社会实践。站在“护苗学堂”的讲台上,我还是感到有些紧张。在给孩子们讲述《穿越百万年:人类进化大冒险》时,我分享了人类起源的奥秘:“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先是怎样从森林古猿一步步变成现代人的吗?”坐在第一排的罗浩文侧着头望着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目光,我紧张的情绪很快松弛下来,想想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带给家乡的孩子们,我的内心深处甚至升起一种使命感。
我从猿类祖先讲起:森林古猿到南方古猿的进化,它们如何告别树栖生活,迈出直立行走的第一步。孩子们听得入神,一个小男孩举手问:“老师,古猿长得像猴子吗?”我虽然准备了课件,但是尽量用最通俗的话让孩子们听明白:“看,这就是我们的‘亲戚’,猕猴和金丝猴的样貌,它们还依赖臂行;而南方古猿‘露西’已经开始习惯两足行走,解放了双手!”孩子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接着,我通过表格的对比,给孩子们解释直立行走的革命性变化——骨盆变短、脊柱成S形,让他们感受神奇的进化。一个女孩小声说:“原来站直走路这么难啊,难怪现在人会腰疼呢!”她的话引来一片笑声,我趁机引导:“是啊,进化有代价,但正是这一步,让人类解放双手,成了工具创造者。”
进入工具革命部分,我向孩子们介绍能人和直立人是如何用石头逆袭自然:尖状器刺杀动物,砍砸器投掷狩猎。孩子们争相模仿石器制造的动作,一个腼腆的女孩问:“老师,他们为什么能想到用火呢?”我借机讲起火的利用——直立人如何改写黑暗法则,用火逼退野兽、烤熟食物。接着我拿出与火相关教具说:“想象一下,面对山洞里的老虎,古人类高举火把的勇气!”孩子们眼睛发亮,一个男孩兴奋地说:“老师,我要当小侦探,去山里找化石,守护历史宝藏!”
课堂结束时,我引导孩子们思考课程的意义:尊重自然规律,守护人类记忆,坚定文化自信。革命老区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乡被绿水青山环绕,有的孩子甚至还未去过县城,考古对他们似乎遥不可及。但今天,我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光。当孩子们讨论做“文保小卫士”或“文创小达人”时,那份热情让我心弦轻颤。
盛夏的阳光,就像我们火热的青春,努力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教育的能量,为基层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我想我们短暂的社会实践,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束光,拨开历史的迷雾。愿这颗考古的种子,在他们心田悄然生根,有一天破土而出,用他们的能量守护我们共同的记忆,就像万寿岩的密码,永远流传。
讲述人:林楷尧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