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网络根基 中国贡献”为主题的第四届下一代DNS发展论坛近日在京举行。在同期活动“推进规模部署 促进实数融合——IPv6与互联网基础技术应用论坛”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创新业务所行业研究部副主任沈志围绕IPv6地址管理作了主题分享。
沈志表示,IPv6凭借广阔的地址空间和优化的地址特性,已不仅是解决地址短缺的技术升级方案,更是互联网升级演进的必然趋势、网络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是在数字时代维护网络主权、推动产业创新、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资源。
而IPv6地址管理目前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主要体现为全球IPv6地址资源竞争加剧、IPv6地址管理难度上升,以及如何处理管理和发展的动态关系等三类问题。并分别针对问题,提出一是要加强IPv6地址资源获取,持续引导国内企事业单位对IPv6地址资源的前瞻规划和申请,整体推进我国资源获取工作,确保资源供给充足;二是优化IPv6地址资源管理,丰富备案数据维度、完善“备案+探测”管理模式,为摸清IPv6地址资源底数、掌握资源分布格局和运行态势、推动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激活IPv6地址资源活力,强化IPv6应用方案指引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典型应用案例,以示范应用和成功案例为牵引,推动IPv6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普及。
加强IPv6地址前瞻规划与申请
沈志表示,IPv6地址的空间实际非常广阔,理论上能够提供2的128次方数量级的地址。目前全球IPv6地址空间,是在总空间中拿出了1/8作为全球单播地址在全球分配,向下一级分配到五大区域级IP地址分配机构的IP地址占IPv6理论空间的0.2%。同时,进一步由区域级IP地址分配机构再分配至企业实体的地址总量,仅占总空间的0.0114%,剩余空间是非常巨大,从这个角度讲,IPv6确实仍处于分配的早期,看似不太具有紧缺性。但是沈志指出,不能仅从理论上剩余地址空间角度考虑,而要从战略资源的前瞻性占位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IPv6地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全球IP地址分配遵循层级分配机制,采用先到先得原则”。沈志表示,在IPv4地址分配时代,美国具有先发优势,其企业和机构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了大量的IPv4地址段,早期的A类地址段基本被美国企业所垄断。在IPv4时代,当我国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企业想申请大规模地址时,由于IPv4地址分配政策的收紧,已经无法申请到整个A类的地址段,可以说,先到先得的分配模式也奠定了美国在IPv4地址上的绝对优势。进入IPv6时代,相对而言,近年来,我国IPv6地址资源申请力度和频度呈显著放缓态势,存在宣贯有待加强、企业前瞻规划不足、国际申请障碍及应用推广阻力等因素。
沈志提到,IPv6地址目前虽然处于早期分配阶段,还有很多剩余空间,企业在此阶段,可以以较低的申请成本,申请到相对充足数量的IPv6地址。同时,IP地址并非无限,随着云计算和互联网发展,也会带来巨大的IP地址消耗。参考IPv4地址分配政策早期较为宽松、进入中后期缩紧的情况,在同等业务规模下,中后期申请的企业很难获得早期申请企业同等数量的IP地址,全球地址资源竞争在不断加剧。为应对全球资源格局变化、满足未来发展要求,建议企业以前瞻性眼光申请足量IPv6地址,保障IPv6地址资源供给充足,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开展IPv6地址新型备案,提升IPv6地址管理精细化水平
沈志表示,主要从支撑IPv6地址监管的角度看待IPv6管理方面目前面临的挑战。IPv6地址规模、地址格式及分配使用方式等方面,与IPv4有巨大的差异,目前监管还在沿用IPv4管理模式去做IPv6地址的管理,无法有力支撑IPv6地址的高效、精准监管的需要。
前期调研发现,IPv6地址备案模式如果与IPv4一样,计算很容易出错,页面操作难度也很大。相对IPv4的短结构,IPv6地址层级多,如果按照IPv4的报备模式,不能承载IPv6层次化的结构。需要探索开展IPv6地址新型备案,进一步提升IPv6地址资源规划和管理水平。
沈志提出,在备案机制创新方面,全面采集分配链条上各级主体的编码信息,实现IPv6地址的层次化和语义化备案,在丰富备案数据内容、细化管理颗粒度的同时,加强对行业地址编码的执行情况统计和使用效果监测,为强化我国IPv6地址资源管理提供支撑。在数据质量提升方面,加强全链条技术核验手段,结合全网探测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主动、及时发现IP地址备案数据问题,提高IP地址备案数据质量,支撑IP地址精准溯源,为提升IPv6地址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沈志认为,新型备案主要的思路,是在现有备案的基础上改良,把IPv6地址编码信息纳入备案,将企业侧实际使用和监管侧备案进行适配,再结合全网探测、分析手段,从而形成新的结构化、立体化、周期化的新型备案机制,总体提升IPv6地址的监管效能和利用水平。
推动IPv6地址应用创新
沈志表示,IPv6应用普及和创新已成为工作重点。我国的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IPv6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全球领先,推动IPv6地址的应用普及、切实发挥IPv6地址作用,已成为未来主要工作方向之一。
针对如何全方位推动IPv6地址应用创新问题,沈志提出,一是树立典型,突出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案例征集和创新大赛等形式,收集政务、金融、能源、交通、教育、制造等领域的IPv6应用创新典型案例,形成应用标杆,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带动IPv6地址在全行业的应用普及;二是提升标准化水平,降低应用门槛。推动国内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IPv6技术标准研制,推动IPv6地址资源应用标准的制定,保障IPv6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性,降低应用门槛,推动融合创新。三是拓展应用领域,释放资源价值。通过创新联盟等形式,联合产学研用各界,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和验证中心,推动IPv6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创新,探索面向各类场景的IPv6解决方案,全面释放资源价值。四是强化资源支撑,全方位激励创新。通过构建数据共享平台、设立专项基金等形式,全方位强化资源支撑,推动IPv6技术创新应用,深挖IPv6地址在互联网基础资源监管、社会经济发展、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价值潜力。
沈志表示,在《2025年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要点》指引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将开展IPv6地址应用典型案例征集,以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通过示范应用和成功案例推广,深入挖掘IPv6地址应用需求,带动更多企业和行业推进IPv6部署和应用工作,促进IPv6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记者 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