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7月10日,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系列活动开幕,以“汇聚全球智慧打造创业天堂”为主题,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高质量项目落地、高水平成果转化”,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加快撬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苏州加快打造全球科创新高地增添新动能、锚定新起点。
本次大会超1700名海内外嘉宾参会,大会特别邀请了诺奖得主,超百位国内外院士,70余位国内外高校领导出席活动,同时加大了对国际人才和合作机构的邀请力度,百余所国内外高校代表,60余名技术经理人和技术转移机构、重大研发机构代表出席主会场开幕活动,进一步加强人才对接合作。
据了解,大会立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一体推进,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技术转化与人才招引深度融合。开幕式面向全球直播,并在多个国家及在苏州各大高校设立了线上分会场。
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大会发布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落实支持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若干举措》,从区域中心服务能力、高校参与区域中心、师生到区域中心创新创业等3方面提出了12条有效举措。发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包括SOTT(苏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高校布点图、技转工作指引。聘任10个江苏区域中心首批技术经理人,对成果转化落地给予强力支持。
在技转成果展示方面,大会发布10个江苏区域中心成果转化重大案例。举办长三角国创中心创新创业大赛,搭建高校技术链接苏州的渠道。大会现场组织4000平方米的高校技术转移转化成果对接展,成果展共设区域技转中心展区、校企联合展区、科技成果超市展区,其中校企联合展区组织了24所国内外高校、41家企业以及苏州科技商学院参与布展,科技成果超市展区重点突出了科技成果和苏创荟平台,展示科技成果超1300项。区域技转中心建设以来,苏州全市校企联合攻关项目1691项、总投入35.7亿元;高校向企业转让或许可专利1625件;高校在苏孵化企业1085家,注册资金91.9亿元。
产业发展方面,大会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高技术供给、企业主体培育、成果转化等融合创新方面,系统梳理15条支持政策。重点关注辐射光伏微核电池、人机智能交互语音系统等方向,发布2025苏州十大产业科技成果及十大提名成果。项目对接立足产业赛道,举办“赢在苏州·创赢未来”创新创业系列赛事。面向全球发布“揭榜挂帅”关键技术需求榜单,共涉45项需求,并给予54.12亿元的投入总额和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会上,15个区域中心合作项目、15个校企联合攻关项目、10个重大科技招商项目等40个落地项目发布。
助力人才发展方面,大会发布苏州市“百亿人才基金”“重大产业发展基金”,为人才发展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设立苏州市李政道教育和科学基金会,鼓励和促进苏州教育与科学事业发展。省委人才办授牌苏州成立“江苏省纳米新材料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这也是江苏省首批授牌的人才集聚区,持续驱动城市能级向上跃升。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触达率、知晓率和兑现率,苏州市委人才办发布3个AI+服务平台:一是全流程智能招聘平台,助力人才便捷找工作;二是人才政策智能匹配平台,助力人才精准查政策;三是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人才快速享服务。(记者焦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