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同龄,同心,同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光明网《“奋斗号”青春专列》特别策划“青春志风华录——我在革命老区服务乡村教育”见微调研,聚焦青年学子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革命老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提升乡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筑牢思想之基,用奋斗砥砺铮铮青春志。
暑假期间,在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乡的“护苗学堂”,青春学子们将专业知识转化成服务乡村教育的实际力量,理想信念在革命老区这片热土上拔节生长。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春雨服务队"师生深入革命老区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乡,在“护苗学堂”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用专业心理服务为“护苗学堂”的孩子们点亮心灯,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在“做情绪的小主人”课堂上,志愿者安心宇带领孩子们化身“气象员”,用梯田的四季流转比喻个人情绪的变化。一个安静的女孩低头画出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时,安心宇仿佛看见童年的自己:“那些渴望被看见的眼睛,正是我们心理学专业学子存在的意义。”
课上志愿者郭芳注意到,一些乡村少年语言表达不流畅,她立即调整OH卡牌(一种潜意识直觉卡)活动方案,和孩子们一起用绘画替代语言,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孩子们开始敞开心扉表达自我,天马行空的绘画跃然纸上。课后,在细雨迷蒙的放学路上,郭芳默默为独自回家的孩子撑起雨伞。这把伞,撑开的不仅是晴空,更是心与心的守护。
雨过天晴,山间云雾缭绕。山脚下,志愿者和孩子们呼吸着富氧空气走进田间地头,在“护苗学堂”劳动辅导员带领下,学习插秧技术和水稻管理方法,体验农耕文化,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红土地上播种希望,收获成长。王淑钰在日志中写道:“双脚陷入泥土那刻,我才真正读懂‘扎根’的含义,成长道路亦如此,不断向下扎根,让我愈发稳健、踏实。手把手教我和孩子们插秧的那些没有架子的‘农民伯伯’,实则是躬身田亩的党员干部。” 从书本理论到田间实践,从都市校园到乡村课堂,青春学子用脚步丈量初心。春雨浸润红土地,这份用专业与热忱浇灌的青春答卷证明,将“小我”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我”,正是新时代青春学子的成长之路。(光明网微光工作室出品 记者王恩慧 董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