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6月26日,以“网络根基 中国贡献”为主题的第四届下一代DNS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在同期活动“推进规模部署 促进实数融合”——IPv6与互联网基础技术应用论坛上,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技术专家Makito Lay赵明辉,围绕部署IPv6的最佳实践和建议,结合不同场景使用案例进行了分享。
Makito Lay介绍,数据显示,当前全球IPv6支持率达39.98%,偏好率37.89%,其中亚洲地区支持率高达46.17%,偏好率42.97%。这里“偏好率”是指用户网络同时拥有IPv6和IPv4时,用户优先使用IPv6的比例。
随着全球人口超过IPv4地址总量,IPv4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全球五个区域互联网注册机构中,仅亚太地区以及非洲地区仍可申请IPv4地址,IPv6的升级成为必然选择。Makito Lay表示,路由器转发IPv6的效率高于IPv4,IPv6也有支持SRv6场景的使用,部署IPv6需遵循七大核心步骤。
第一步,进行网络评估。需提前全面评估现有网络对IPv6的支持能力,明确软硬件升级需求及潜在成本,如需升级“要不要花钱?或者造成服务中断?”,确保新旧系统兼容,避免服务中断,要制定循序渐进的迁移计划。
第二步,优化现有网络。移除未使用或冗余的配置,关闭并清理未使用的接口,并检查当前路由协议配置是否合理,如IGP(OSPF、IS-IS等)开销、BGP导入与导出政策,及主要路径与备用路径是否能按预期运行等,利用此次契机优化升级现网,在不造成额外负担(如服务中断)的前提下提升效率。
第三步,申请IPv6地址空间。向CNNIC或APNIC申请IPv6地址空间,运营商默认可获/32地址段,企业用户可获/48,但可依实际需求申请更大的地址空间。以新加坡为例,2022年并不在全球IPv6地址持有量前十名,2025年因华为新加坡公司通过申请/17地址段,推动新加坡 IPv6 地址持有量跃居全球第三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计算IPv6地址需求时,应摒弃IPv4以用户数量为核心的传统思维,不再关注每个网段的用户数,而是关注需要多少个网段,通常情况下,每个局域网使用一个/64网段。
第四步,制定IPv6编址计划。地址分配需细化至每一个局域网(/64段),运营商以/32段为基础,基础设施用前段地址。家庭用户考虑分配/56段或/60段,避免Wi-Fi多SSID场景下地址不足。企业按需求申请分配一个或多个/48段,比如多地点可能需要多个/48段。此外,为提高网络灵活性与调度能力,客户地址应分散在运营商/32内的不同区段,避免集中。值得注意的是,鉴于中国的国情与管理要求,若国际通行的编址方式不完全适用,运营商亦可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制定更契合国内实际需求的编址计划。
另一方面,Makito Lay还提到,如果企业默认收到/48,可将前面的部分作为基础设施使用。此做法与运营商的编址逻辑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地址规模不同,企业通常设备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对地址空间的需求也较为有限。企业内部的用户地址管理考虑每一个局域网用/64的网段,从而同时支持SLAAC无状态和DHCPv6有状态的地址配置。在按需进行跨地域网络部署时,可以分别为每个地区申请/48地址,就可以在本地使用不同的转接服务,不需要将所有的流量集中至单一点。
第五步,实施IPv6网络部署。依据现网环境使用不同的部署策略:纯IPv4网络可以采用双栈部署,所有设备与链路皆启用IPv6;MPLS网络可以选择仅于网络边缘部署IPv6,核心维持MPLS转发。Makito Lay强调,部署可从核心或边缘开始,但须覆盖所有节点,避免遗漏,并且要确保现有IPv4服务稳定运行作为优先考量。
谈及路由协议需同步升级,Makito Lay表示,如果目前有OSPFv2可以启用OSPFv3,现有IS-IS则在该协议中启用多拓扑以及IPv6地址族。BGP的部分则基于IPv6地址建立新的邻居会话,并使用IPv6 Unicast地址族。此种路由协议配置方式可确保IPv4与IPv6独立运行,互不干扰。此外,建议保持路由协议中IPv4与IPv6配置以及路由表的一致性。如IPv4有100条路由,IPv6也应有相同数量的路由。
第六步,选择IPv6转接服务。优先选择支持双栈且依带宽收费的服务提供商,避免按地址计费模式,以实现IPv4与IPv6资源共享,提高应用的效率。Makito Lay推荐原生IPv6接入,以确保网络性能与稳定性。若无法获得原生IPv6转接服务,可考虑通过隧道技术(如6in4)实现IPv6连接。
第七步,为用户启用IPv6。在运营商侧,移动设备已普遍支持双栈,若有大量使用旧版Android或iOS系统的用户,可考虑使用 464XLAT 过渡方案;企业路由器多已经支持双栈,新增IPv6地址与路由即可启用;家用宽带需确保终端设备支持双栈,可延用PPPoE。在企业侧,企业在局域网里启动IPv6,可用以下两种地址配置方式之一:采用SLAAC无状态配置时,无需依赖服务器,终端设备可自动生成IPv6地址,这种技术适用于一般的上网环境;另一种方式则是使用DHCPv6服务器专门指定谁使用某IP,适合比较复杂或者访问控制的环境。而有一些设备只在内网提供服务,如内部服务器、IP电话、打印机、门禁系统、摄像头,可暂缓IPv6升级。
在安全性部分,Makito Lay强调,与IPv4相比,IPv6并没有比较安全或比较不安全,其安全需与IPv4同等重视。整体上,在配置防火墙以防范外部攻击时,应特别考虑IPv6特有的协议。例如,邻居发现协议(NDP)是IPv6中关键的核心机制,依赖特定的ICMPv6类型,如133、134、135、136、137等。在加强安全防护的同时,需确保不会误阻这些必要的ICMPv6类型,以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
从路由安全层面,Makito Lay提出,可考虑仅发布自身与下游客户的路由,IPv6全球路由表可接受最长前缀为/48,应过滤来自互联网的BGP路由,并阻挡自身地址、被保留的地址、特殊用途地址及未被分配的地址等路由,还可以配置启用单播反向路径转发(uRPF)防止源地址的伪造,仅接收和转发源地址在路由表中可达的数据包,并配合远程触发黑洞路由(RTBH),缓解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此外,建议使用资源公钥基础设施(RPKI)防止路由劫持。RPKI的实施包括路由来源授权(ROA),为自身路由创建数字签名,证明合法性,以及路由来源验证(ROV),验证接收的BGP路由,确保路由来源可信。(记者 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