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正值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三周年之际,那些曾在冬奥舞台上挥洒汗水与智慧的人们,如今在各自领域续写着与冰雪运动不解之缘的故事。何旭,一位曾在北京冬奥会赛时高山滑雪场馆体育业务领域工作的“老兵”,如今虽已转战延庆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负责后勤工作,但那段难忘的冬奥经历,始终是他职业生涯中熠熠生辉的篇章。
回顾冬奥岁月,何旭对赛事筹备与举办的紧张忙碌记忆犹新。“高山滑雪项目赛事筹备之复杂,堪称冬奥之最,对场地、设备、人员安排等要求极高,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运动员的安全与比赛的公平公正。”他感慨道,从赛道的精心雕琢,到人员的周密部署,再到竞赛流程的反复演练,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
谈及最难忘的经历,何旭提到了那次竞赛日程的调整。“高山滑雪项目受天气影响极大,尤其是风速,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人身安全。”他回忆说,“那次因为天气原因,赛程已经多次调整,但新的窗口期迟迟未现。前一天的天气趋势预测会商上又传来不利消息,第二天风力较大,比赛面临延期。作为竞赛办公室的一员,我负责赛事信息的沟通联络,从清晨5点半抵达场馆开始,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与赛事动态。”
最终,在百米级、分钟级精准天气预报的有力支持下,山地运行团队迅速行动,利用雪地摩托高效运输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国内技术官员不畏严寒,长时间坚守在雪道上,全力清理和维护赛道。他们与其他业务领域紧密协作,终于在风力短暂减小的窗口期内,争分夺秒地完成了当天的赛事保障工作。何旭动情地说:“那种在极短时间内承受巨大压力,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忘我投入的拼搏经历,至今仍然刻骨铭心。”
北京冬奥会的历练,让何旭积累了丰富的高山滑雪赛事组织经验。随后,他积极参与2023-2024年延庆区系列冰雪赛事的服务保障工作。在他看来,这些赛事虽规模各异,但对专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却是一致的。“无论是冬奥会还是世界杯,都必须严格遵循国际雪联的赛事规则,从赛道准备到运动员报名、食宿交通,再到比赛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应对,以及颁奖仪式的顺利完成,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需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至今,何旭见证了延庆高山滑雪赛事举办能力和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后冬奥时期,延庆区在硬件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雪场建设和维护技术不断进步,为运动员提供了优质的比赛环境。”他介绍道,“在软件方面,赛事组织团队的专业素养大幅提高,通过参与国际赛事,我们学习到了专业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在赛事流程优化、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的志愿者服务也越来越成熟,能够为赛事提供周到、细致的支持。”
谈及自己如今的工作,何旭表示,虽然看似与高山滑雪赛事关联不大,但实际上道理是相通的。“冬奥会以运动员为核心,政务服务则以群众为中心。”他说,“北京冬奥会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我们经常要处理跨部门、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这就需要和不同科室甚至不同单位的同事密切配合,就像在冬奥赛事组织中各业务领域要协同作战一样。而且,那种追求极致、注重细节的工作态度,也被我带到了现在的工作中。在为办事群众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时,我会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展望未来,何旭对延庆高山滑雪运动的发展充满期待:“现在延庆拥有冬奥级别的雪道,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也越来越好了。将来,希望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能为越来越多的人埋下投身冰雪运动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