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征程中,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德育工作的价值与作用日益凸显。高职德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品德的塑造,更承载着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新动力的历史使命。面对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到德育赋能的重要性,将德育教学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内容、拓展德育途径,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德育赋能,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将个人成长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通过德育的熏陶和滋养,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以高职德育为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新动力,筑牢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石。
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服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它们不仅为乡村输送了大批技术精湛、技能熟练的人才,还提供了丰厚的文化传承资源,并构筑起坚实的制度支撑框架,为乡村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高职教育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其直接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的特性,使得它成为支撑乡村发展的核心人才库。这一独特定位,让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次,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通过“组团式”教育帮扶、驻村帮扶以及“县局校”三方协同等多元化模式,为乡村培育出更多新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积累了宝贵的人才培育经验,提升了培育质量,更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整合职教资源,精准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再者,高职院校多管齐下,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速培养适配人才、积极传播文化、助力乡村文化传承、改革工作机制、完善校地合作机制等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文化和制度保障。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也推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最后,高职教育凭借其智力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思想文化优势,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无论是智力资源的精准输送,还是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亦或是人才的持续培养和思想文化的积极引领,高职教育都在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高职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和目标,旨在通过教育途径全面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成长为既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乡村振兴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融入了诸多新的内容和元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构建高职院校与乡村主体之间的双向赋能新模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赖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强力驱动,以推动各项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鉴于此,高职院校在积极融入乡村协同发展模式、创新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与科研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产学研之间的紧密联系。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高职院校能够将其德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构建高职院校与乡村主体之间的双向赋能新模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乡村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具有深远的意义。
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国情农情教育力度。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导向,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关于国情农情、家国情怀的教育力度,通过一系列具体而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与必要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和指导学生密切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逐步深化他们对乡村现代化转型与发展进程的认知。同时,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借助更具前沿性和先进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数字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对乡村发展的浓厚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奉献乡村的精神和勇气,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传承乡村文化内容,增强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在德育工作中,高职教育应当充分认识到乡土文化的重要价值,适当提高乡土文化课程与活动在教学内容中的实际占比。通过系统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从更加全面、多元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我们不仅要传授乡村文化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要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精神不仅是文化的延续,更是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这样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青春活力和文化动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德育工作成为高职教育服务乡村的重要切入点。因此,要从乡村德育视角出发,探索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丰富德育教学内容,保证德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针对性。从德育角度出发,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院校必须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德育内容的丰富与完善之上。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制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方案,确保高职教育能够精准对接乡村振兴的需求,有效服务乡村发展。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多组织升旗仪式、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庄重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深厚的爱国情感与强烈的责任感。通过开展团队拓展训练、集体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应开设道德讲堂、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确行为规范,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
利用学校德育资源优势,主动加入乡村德育工作当中。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进程中,乡村德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应当充分利用其在德育领域的丰富资源和宝贵经验,通过校乡携手、产教融合等多元途径,积极投身到乡村德育的实践中去。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与地方政府、乡村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在共同谋划乡村振兴的合作方案时,主动发声、积极献策,并将自身作为乡村德育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明确融入方案之中。这样不仅能增强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确保德育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有效落地。同时,应结合自身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乡村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全面负责规划、统筹和实施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这一机构的成立,将有助于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推动乡村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应充分挖掘和展现其在德育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整合校内的教育教学资源、科技服务资源、设施设备资源等,为乡村振兴的成果转化和经验推广提供坚实支撑。这将有助于将高职院校的德育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社会,促进乡村德育工作的全面提升和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掌握学生理论学习需求,提升学生服务乡村发展自觉性。立足乡村德育视角,高职院校需精准把握学生理论的学习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服务乡村发展的自觉意识。首先,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引领中的关键作用。教师应在一线教学和管理中,鼓励和支持学生抓住历史机遇,树立服务乡村振兴的理念。作为德育的重要实施者,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管理,让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引导学生将国家发展需要与个人人生价值相结合,将个人事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其次,应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乡村振兴建设与发展信息和动态。随时邀请驻村工作小组成员返校分享,或定期安排学生深入农村实地考察,让学生真切了解和感受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需求变化和成果进展,从而认清乡村的真实面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最后,应将德育内容融入乡村教育,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实现学生从“要我去”到“我要去”的态度转变。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实施离不开高职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忠诚廉洁、艰苦奋斗、探索创新、甘于付出的精神。只有不断汲取德育智慧,才能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国家富强。
找准乡村振兴服务契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实施。高职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应秉持积极主动的态度,站在为国家培育急需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的新高度。基于自身德育工作的实际状况,高职院校需精心策划学生德育、思想管理与涉农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综合改革方案,形成一套系统性的组合策略。通过科学统筹和合理调配院校的德育资源,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的双重功效,打出一套有力的“组合拳”。要确保每年向国家建设和乡村振兴输送的人才既具备高素质,又展现优越性,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同时,要敏锐地把握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每一个服务机遇,积极寻求多方主体的资源和力量支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德育搭建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和资源保障。借助这些外部力量的助力,高职院校要共同推动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培育出更多品德高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高职教育肩负着服务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与责任,这是其作为核心教育主体不可推卸的义务。从乡村德育的视角出发,高职院校应将乡村振兴的理念及服务乡村振兴的思想内容深度融入具体德育工作之中。通过德育的强大影响力,加深广大学生对乡村振兴建设与发展需求的认知与理解。在德育的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为乡村振兴服务的意识理念,同时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苏伟立,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