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高校积极倡导大学生投身“三下乡”实践行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且也能为我国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因此借助于高校组织的“三下乡”行动,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三下乡”行动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城乡共进、激活乡村潜能。当前,“三农”问题依然是影响国计民生的核心问题,通过高校大学生借助于“三下乡”活动,可以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科技资讯以及文明生活方式带到乡村,不仅为乡村当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时,这些高素质的青年才俊还能依据个人所学专业和当地特色,通过网上营销、科技养殖、文化旅游等多种途径为乡村的进步提供策略和方案,有效推动了高校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高校通过主动组织学生投入此类活动,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发展与进步,有助于他们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在高校与乡村共进中持续贡献新动力,为高校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服务活动,有助于增强地方高等院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能力。通过“三下乡”活动,将高校的学术知识与乡村资源紧密结合,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同时,高等院校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责,不仅是其基本职能的体现,也是其社会责任所在。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三下乡”,鼓励他们深入乡村、投身新农村建设,既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扎根乡土,转变观念,完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又能推动高等教育与乡村发展携手共进。通过“三下乡”活动,为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科技交流、知识传递的桥梁,借助技术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实施。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服务活动,对于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大学生通过“三下乡”活动,在推广先进文化和普及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养也实现了飞跃性的提升。特别是通过深入农村地区,大学生能更直接地观察到农村的进步与变革,更清晰地把握我国在处理“三农”问题上的挑战与困境,进而更深刻地领悟到青年一代应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同时,“三下乡”活动也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践舞台。在实地操作中,大学生能够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把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实践不断磨砺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协调管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三下乡”活动,要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其中,紧密结合乡村实际需求,助力乡村产业升级。首先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要积极将校园科研创新作为驱动,深度融入乡村发展大局。通过不断革新传统农业生产与种植方式,激励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改革实践中,激发学生创业热情。高校应与企业携手,彰显教育成果,引领青年才俊在农村大地施展才华。特别是充分利用新时代科技与设备,助力农村产业智能化升级,要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投身乡村创业的激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对农产品进行创新改革,持续展现科研技术成果,实现校园与乡村的互利共赢。高校可指导大学生在参加“三下乡”活动中积极从事各种创业活动,如增强大学生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关注,助力乡村振兴迈入新时代。
为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三下乡”活动,要重视思想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高等教育机构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体意识。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他们勇于吃苦耐劳的品质,主动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此外,高等院校应加强对“三下乡”活动的推广,特别是应采取“网络宣传与地面讲解”的复合推广方式。一方面,运用新媒体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校园官方抖音号等,发布“三下乡”相关资讯,让大学生及时了解“三下乡”活动内容。另一方面,不定期得组织参与“三下乡”的学生举办经验交流会议,加深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进而提升他们参与“三下乡”的积极性。
为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三下乡”活动,要细化每次活动的实践课题,推出定制化、多元化的服务方案,明确具体的实践宗旨与内容,保障实践活动成效,因此要确保“三下乡”活动实践内容贴近基层实际、贴近日常生活、贴近农户需求。这就要求在挑选实践课题与内容时,应将乡村振兴的焦点与痛点与农户的具体需求对接,提供针对性、多元化的社会服务。此外,还需将乡村发展的瓶颈与自身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运用所学专长,解决农户在生产生活中遭遇的具体问题。例如,面对农产品销售,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特长,利用网络平台助力销售滞留农产品,切实缓解农户的燃眉之急。
为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三下乡”活动,要积极倡导乡村文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校大学生在参与“三下乡”过程中,需致力于宣传和促进乡村文明的建设。在活动中,应结合乡村文化的基本特色,深入融合文化理论与科学普及知识,展现乡村文化自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乡村文明振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要借助“下乡服务”活动,将文化之种播撒在乡野,助力乡村的全面振兴。同时,每位参与“下乡服务”的高校大学生都应承担起保护乡村文明的责任,需要大学生们结合个人感悟切实履行保护职责,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文明的深层含义,在乡村推广工匠精神,维护乡村历史文化,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为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三下乡”活动,要持续创新实践模式。为促使“三下乡”社会实践不断创新,高校需要跳出传统框架,如在日常的授课中理论讲授、常识普及等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针对时代背景与乡村发展诉求,灵活创新实践内容。比如“三下乡”活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三下乡”活动,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深入了解服务乡村的发展态势,进而制定出促进乡村发展的具体方案,实现大学生居家式社会实践。同时,传统实践方式亦可通过再创新焕发新生。比如可以将课堂的理论知识通过技术手段制作成农民朋友喜好的短视频、情景剧等形式,让理论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被农民群体所接受的方式等。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等院校需不断激励大学生把握实际操作的机遇,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引导大学生主动深入乡村,参与到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阵地,将乡村成为培育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肥沃土壤。同时,高校更应倡导学生构建创新性思维,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刷新自身的知识与技术,全力以赴为我国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代镇鹏 重庆交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