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学生实习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重要课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现和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人才资源是急需,有待大批敢担当、能吃苦、肯奉献高素质人才投身其中。高校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健全实习实践机制,完善优化人才培养实习实践环节,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需求,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积极探索大学生实习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是知与行相贯通的关键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受教育、长本领,顺利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融通转化。这一转化过程,离不开对国情社情乡情的深刻认识,离不开我国广大乡村提供的充足养分。当前,要通过多样化的实习实践教学形式,开展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主题实习实践活动,在更好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内在发展要求的同时,更好对接学生分层分类的知识和能力发展需求。
要推动大学生实习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现代化,是个人价值在社会整体进步过程中得以彰显的现代化。乡村振兴行动,是广大青年学生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蕴藏着实现青春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宝贵机遇。面临时代给予的发展机遇,大学生们更应振奋精神、充满斗志,树立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志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自觉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性、积极性,升华为一种体现大学生高尚志趣、个人抱负的自觉行动。
要推动乡村振兴主题实习实践活动内容的与时俱进。时代在变,学生思想在变,实习实践的主题也要应时“识变”“应变”。在策划组织乡村振兴类主题实习实践活动时,如果只是简单“走过场”,就脱离了“地气”,不但起不到感染和引导的作用,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分层分类思想引领,还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实习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乡村振兴主题实习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紧密贴近中国广大乡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让大学生感受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在基层实践的“理与路”,体悟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逐步实现的“思与行”,引导学生认识到走进乡村、认识乡村、服务乡村,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积极开展不同层次、各有侧重的实习实践活动,逐步使大学生在感知社会、体察国情的实习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树立和坚定服务乡村振兴伟大征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重视并利用好校园媒体,将乡村振兴类实习实践主题有机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之中。校园媒体包括广播、校报、黑板报、告示栏、校园网络等多种媒介,虽然只面向校园群体,但针对性强、传播辐射效应明显,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更加集中,且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将乡村振兴主题,通过校园媒体进行常态化宣传,有助于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主题实习实践活动的效果。
明确的教学主题,能进一步凸显大学生实习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针对性;有效的实践路径,则会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实习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效性。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怎样使系统运行更为顺畅、机制运转更加有效,就要深入思考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怎样精准对接目标地域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路径创新课题,在实习实践教学知识体系、教育形式和运行体系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要努力构建系统化实习实践知识体系。大学生群体是重要的社会群体之一,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员,他们身上浓缩、兼具着社会多重角色,也承载着储备知识和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传承弘扬社会先进文化等多种社会责任。作为客观存在的主体,大学生首先要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负责;作为家庭成员,大学生必须孝敬父母、对家人负责,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弘扬者;作为社会成员,他们肩负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要完成好自己的学业,为将来更好践履社会责任打好基础;作为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大学生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提升本领,自觉承担起强国有我、复兴有我的历史使命。助力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离不开实践这一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构建完善实习实践教学知识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系统化的实习实践知识体系,及其对应的分众化实践活动模块,能够有效适配大学生多样化社会角色的教育发展需求,从而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多种育人主体、形式一道,增强实践育人的合力、效力。
要努力探索多样化的实习实践教育形式。传统的课堂教育知识讲授多、实践操作较少,与理论知识学习相适配的实践环节设置较为欠缺。面对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日益多样的知识来源渠道,更为多样化的实习实践教育形式,就成为巩固课堂教育效果、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补充。实习实践教学是鼓励学生“走出去“,引导他们走出宿舍、走出班级、走出校园,下沉到我国广大乡村中去感知、体验乡村巨变。它更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有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育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在具体教育形式的选择上,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在实践教学时段采用集中的方式统一开展,也可以利用周末、假期时期采用小组分散的方式实施;既能通过参观考察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体验参与式教学形式,等等。要注意精心选择实践地点、精细设计教学环节、精准凸显实践主题,实现学习实践与生产劳动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调动青年学生的参与热情,以确保实习实践教学活动的取得实效。
要努力完善实习实践教学运行体系。一方面,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六大板块,丰富大学生实习实践内容体系。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地区的大学生,他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对乡村发展的现状、认知程度是不尽相同的。在此情形下,单一的教学内容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要努力尝试提高实习实践教学内容供给的质量,以优质的实习实践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实习实践组织单位应注重广泛搜集汇总乡村振兴各领域的教学素材,建立起理念先进、导向正确、内容丰富的乡村振兴实习实践素材库。另一方面,要努力完善大学生实习实践运行机制。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有序的大学生实习实践运行机制,是达成实习实践预期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立足乡村开展的实习实践教学过程,要组织有序、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纪律严格,做到“帮忙”不“添乱”,真正让学生长见识、强本领;要优化评价反馈机制,做到赏罚分明,制定系统、完善的实习实践评价指标,将学生实习实践成效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奖惩体系之中去,为不断优化实习实践教学成效提供坚实保障。
一个好的环境,往往汇聚着充沛的正能量,对人起着正向的熏陶、引导作用。大学生群体受社会风气、学校校风和家庭家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尤为明显,优良的环境对其正确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尤为重要。通过大学生实习实践来助力乡村振兴,环境是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共同创设、营造优良的协同育人环境。
要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先进典型人物、群体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宣传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激发大学生投身乡村担当奋斗的精神。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全方位宣传健康、文明、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向往乡村振兴的良好舆论氛围。与此同时,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网络环境,使宣扬负面不良信息的网络舆论无所遁形,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要协同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制度环境建设,在教学、管理和服务各环节建立全覆盖的教育约束机制,用制度为大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师队伍,通过教师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道德风尚,引领学生形成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定信念,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行动。
要积极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基层、服务乡村,离不开千万个家庭的大力支持。家长要注意引导子女形成理性的就业择业观念,鼓励孩子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砺本领、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朱磊,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