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城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强调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智慧城市建设,旨在优化城市管理服务,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等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城市治理格局,以实现更高效、智能的城市治理,同时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城乡发展效率的提升是实现城市治理与乡村振兴一体化格局的关键。算法驱动赋能为城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城市方面,政府针对交通流量优化,可利用算法整合公共交通、私人交通等数据,构建智能交通调度算法,以减少拥堵,提高城市通行效率。在乡村,以农业生产效率为目标,利用算法分析土壤、气候等数据,精准安排农事活动,如播种、灌溉、收割等时间。科技企业作为技术提供方,要根据城乡不同需求定制算法。在城市治理中,为资源分配算法提供数据支持,使资源向需求更大的区域倾斜;在乡村振兴方面,定制农产品销售算法,依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产量,优化销售渠道。研究机构要负责算法的评估与改进,建立城乡统一的算法评估体系,考量算法对城乡整体发展效率提升的贡献度,不断优化算法结构。
城乡发展协同是构建一体化格局的重要内涵,数据管理部门应进行数据整合传导。在城乡规划层面,整合城市的土地利用、建筑分布等数据和乡村的土地资源、村落布局数据,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制定城乡协同发展的规划策略,例如确定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在产业发展方面,将城市的产业需求数据与乡村的劳动力、原材料数据进行整合传导。企业作为数据的使用者,依据整合后的数据调整产业布局。城市企业将部分劳动密集型环节向乡村转移,利用乡村劳动力资源;乡村则根据城市的产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育特色产业,如城市对绿色农产品需求大,乡村可加大绿色农产品种植规模。数据安全保障机构要确保数据传导过程中的安全,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和使用权限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对城乡协同发展造成破坏。
技术耦合应用能够突破城乡发展的传统边界,为城乡发展带来更多可能。科研团队应主导技术耦合应用的研发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城市的智能建筑技术与乡村的绿色建筑技术相耦合。城市借鉴乡村绿色建筑的环保理念,在新建建筑中增加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乡村则利用城市的智能建筑技术,提升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如实现远程控制水电等功能。在公共服务领域,把城市的大数据医疗服务技术与乡村的远程医疗技术耦合。政府部门负责协调技术的推广应用,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利用大数据分析乡村的常见疾病类型,利用远程医疗技术为乡村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教育部门要推动城乡教育技术的耦合,城市的在线教育技术与乡村的远程教育资源相结合,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向乡村传播,乡村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也可融入城市教育体系,拓宽城乡教育发展维度。
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是构建城乡发展新体系的基础,有助于凝聚强大的发展合力,政府要发挥引领和协调的关键作用。在政策制定方面,针对城乡不同主体制定协同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企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城市企业投资乡村产业,给予乡村本土企业技术支持补贴,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对于社会组织,政府引导其参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如鼓励社会组织在乡村开展教育、医疗等公益活动,城市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和专业人员支持,乡村提供活动场地和需求信息。居民是重要的主体,城市居民可以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乡村振兴,如传授技能、传播文化知识等;乡村居民则可参与城市建设项目的部分环节,如城市绿化工程中的苗木供应等。行业协会要建立城乡主体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企业、居民等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意向对接。
部门联动整合是搭建城乡发展框架的必然要求,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能够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规划部门应作为主导部门开展工作。在空间布局方面,联合土地、交通等部门,根据城乡的地理区位、资源分布等情况,规划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格局。例如,合理确定城乡交通线路布局,既满足城市内部交通需求,又能有效连接城乡,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通。在产业布局方面,与经济发展部门协作,整合城市的工业优势、服务业优势和乡村的农业优势、乡村旅游优势。城市产业部门引导城市工业向乡村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带动乡村工业发展;乡村旅游部门与城市的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将乡村旅游纳入城市旅游体系。环境部门要与其他部门协同,确保城乡发展框架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在城乡建设过程中,环境部门监督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其他部门配合执行环保措施,如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环保材料等。
跨域合作能够打破地域限制,为城乡发展引入外部资源和理念,拓展城乡发展视域,地方政府要积极推动跨域合作。在区域合作方面,相邻城市与乡村之间开展合作。城市之间共享科技、教育等资源,同时带动周边乡村发展。例如,一个城市的高校科研成果可进行跨域合作推广到周边乡村,促进乡村产业的科技化发展。在国际合作方面,地方政府引导有条件的城市和乡村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城市的外向型企业将乡村的特色产品引入国际市场,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用于乡村振兴。商务部门要负责搭建跨域合作的平台,组织城乡企业参加国际国内的经贸洽谈会、招商会等活动,促进城乡企业与外部企业的合作。文化部门则要推动城乡文化的跨域交流,将乡村的传统文化在跨域合作过程中向更大范围传播,城市的现代文化也可对乡村文化进行创新引导。
准确剖析城乡发展痛点是解决问题、推动城乡发展的前提,数据洞察挖掘为此提供了有效手段,数据分析机构要承担数据洞察挖掘的主要任务。在经济发展方面,挖掘城乡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数据,剖析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之处。例如,分析城市产业的高端化趋势与乡村传统农业占比过高的矛盾,针对痛点,提出产业转移与升级的策略。在社会服务方面,挖掘城乡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数据。政府部门依据挖掘结果调整资源分配政策,对于教育资源差距,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施;对于医疗资源不均衡,在乡村建立远程医疗诊断中心,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市场调研机构要辅助数据挖掘工作,从市场需求角度为城乡发展痛点分析提供补充信息,如乡村特色产品的市场需求潜力等,以便更好地制定解决痛点的发展策略。
深度数据融合有助于打破城乡数据壁垒,进一步延展城乡发展的维度,数据整合中心要主导深度数据融合工作。在民生领域,将城市的居民消费数据与乡村的消费潜力数据融合。企业根据融合后的数据调整市场策略,城市的商业企业将适合乡村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推向乡村市场,同时乡村的特色农产品等也可依据城市消费需求进行精准营销。在生态环境方面,融合城市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乡村的自然资源数据。环保部门利用融合数据制定城乡一体的生态保护规划,如根据城市的空气质量和乡村的森林资源情况,规划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绿色廊道建设,既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又保护乡村自然资源。数据技术研发机构要不断改进数据融合技术,提高数据融合的准确性和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发展维度的延展。
数据驱动迭代是推动城乡发展模式不断演进的动力,适应城乡发展的动态需求,数据运营部门要负责数据驱动迭代的实施。在城乡治理模式方面,根据城市治理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数据反馈,如城市的治安管理数据和乡村的社会稳定数据,不断调整治理模式。政府部门可引入智能化治理手段,根据数据变化调整治理政策和措施。在产业发展模式上,依据城乡产业的生产、销售等数据进行迭代。企业根据市场数据的变化,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例如,当城市消费市场对绿色食品需求增加时,乡村农业产业从传统种植模式向绿色有机种植模式迭代;城市工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数据,向智能化生产模式迭代。数据监管部门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虚假数据导致城乡发展模式的错误迭代。
创新理念是引领城乡发展范式转变的思想源泉,利于凸显城乡发展获得感。思想研究机构要成为创新理念的提出者和传播者,在城乡规划理念方面,突破传统的二元分割理念,提出融合发展的新范式。政府部门在规划决策中采纳该理念,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规划范式,如打造城乡共享的休闲娱乐空间。在社会发展理念上,创新社会服务均等化理念。社会组织依据该理念开展活动,在城乡之间建立共享的教育、医疗等服务平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在平台向乡村延伸,乡村的特色文化和生态资源也可在平台为城市居民所共享。宣传部门要加大创新理念的宣传力度,在多种媒体渠道向城乡居民传播,提高居民对创新理念的接受度,促进城乡发展范式的重塑。
技术创新是提升城乡发展品质的核心驱动力,为城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科技研发企业要担当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城乡居住品质方面,研发适合城乡的新型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建筑企业在城乡建设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城市的住宅建设采用节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提高居住舒适度;乡村住宅建设应用环保、低成本的新型建筑材料,改善居住环境。在公共服务品质方面,科技企业创新信息传播技术,如开发针对城乡居民的智能服务平台。政府部门推动平台在城乡的普及应用,城市居民可在平台便捷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信息,乡村居民也能在平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获取技术指导等服务。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鼓励企业持续投入技术创新,保障城乡发展品质的持续提升。
模式创新是增强城乡发展实效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提高城乡发展的综合效益。
城乡发展战略研究部门要主导模式创新工作。在城乡产业发展模式方面,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政府部门推动城市产业与乡村产业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如城市的食品加工企业与乡村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城市企业为乡村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持,乡村为城市提供优质原料,提高产业附加值。在城乡治理模式上,创新多元治理模式。社会组织、居民等主体参与城乡治理,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例如,在乡村环境治理中,村民组成志愿者队伍参与日常监督,社会组织提供环保知识培训和技术支持。效果评估部门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模式创新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创新模式,确保城乡发展实效的不断增强。
作者:王夙娟,菏泽学院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