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高校”赋能乡村振兴 智造宜居宜业的优胜美地
首页> 专题频道> 数字乡村知本论 > 正文

“AI+高校”赋能乡村振兴 智造宜居宜业的优胜美地

来源:光明网2024-08-27 16:03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富裕的必然选择。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首次出现一个新的关键词“人工智能+”(“AI+”),“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首项政府工作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启动“AI+”新质生产力引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等特征的乡村新业态,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科技创新的前沿、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AI+高校”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能地智促乡村全面振兴,智造未来新形态的优胜美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创新模式。

  乡村振兴应该包含人力资源、经济产业、文化建设、基层治理、生态环境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才可能共同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所有要素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要素是人。没有人,就没有乡村的发展与未来。乡村未来的发展有没有潜力,主要看乡村对人才有没有吸引力。农村空心化主要体现为大量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向城市迁移。与农村相比,城市的经济规模大、产业丰富多样、岗位需求旺盛、教育资源优质、医疗条件先进、基础设施完善、文娱活动高端,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学习、生活与发展,而留守村庄的则多为无力离乡或不愿离乡的老人。如何吸引人才,尤其是大量具有现代发展能力的人才奔赴乡间,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且强劲有力的内生动力。

  高校为乡村振兴育人。为乡村振兴育人是高校的责任与使命。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上的优势,使其在振兴乡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人民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且独特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掘发挥自身优势,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为乡村的人才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乡村的产业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为乡村的文化建设与高标准发展提供文化后援。吸引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吸引具有城市生活经历的高技能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回乡创造传统农业+新形态农业、渔业、林业、茶业、果蔬业、花卉业、园艺业、民居建筑业、乡村景观业、食品饮料加工业,以及石器、玉器、瓷器、木器等行业的设计、加工与制造;吸引具有一定财富积累的城市离退休人员退隐乡村休闲康养。逐步以点带面,以城携乡,共同打造乡村诗意栖居的优胜美地。

  “AI+高校”精准分析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除农林类专门大学及普通高校农林类专业外,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依据全国范围内各类城市的综合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各类专业人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精准分析乡村振兴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未来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规划现有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实践经验,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作为科研、创新高地的高校,利用AI智能技术的大模型、大数据能力,广泛、高效地收集、整合全国各地乡村的数据、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源数据和学术研究成果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建模技术,深入挖掘和分析AI数据,发现其中的隐藏模式、趋势和关系,精准分析并预测乡村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领域对人才类型、人才数量和人才技能水平的具体要求,提升乡村人才需求分析的准确度与效率,为乡村全面振兴量身打造适配人才。

  “AI+高校”助力乡村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服务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共同合作,运用AI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算法能力,建立乡村实践实训数据库和需求模型,对企业、实践基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等乡村实践实训平台和高校师生的教学实践需求、实习需求、创业意向等进行精准匹配,为学生、教师提供足够的乡村实践机会与实训渠道。与此同时,高校师生与乡村之间的互动,增进高校与乡村之间的信息沟通,使高校了解乡村的最新需求和发展动态,使乡村了解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成果,从微观层面、个体感受层面,促进了高校与乡村双向了解的深度与频率,为双方实现精准对接和有效合作提供一个更直观更有效的路径。

  “AI+高校”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复合性、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AI+高校”的学科融合和产教协同新模式,驱动教育教学实践向新的质态跃升,实现“以新提质”。运用AI促进跨学科的融合创新,培养具有现代能力的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在学科交叉、包容开放的理念下,塑造科教融合育人新生态,以培育创新思维。在教学场景中,实现产教协同,以汇聚优质资源。在学科融合创新教育上,“AI+”农林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以培养具备多领域知识、技能和视野的综合性人才,更好地应对乡村振兴中的复杂问题,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提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解决方案。在教学中借助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AI技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搭建虚拟教室场景,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教学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场景,在虚拟的乡村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和实践,开展农业种植实验、乡村规划设计、农村电商运营、乡村文旅宣传策划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I+高校”的新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创新空间。

  “AI+高校”助推人才奔赴乡间点燃青春。高校为乡村振兴育才,是融知识本位教育、能力本位教育和乡村情怀培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乡村优势、热爱乡村文化、投身乡村建设,“AI+高校”赋能以文化人,将乡村振兴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知,增强学生奔赴乡村发展的愿望。运用AI技术营造乡村振兴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智能显示屏和互动投影等设备,在校园内的文化馆场和景观长廊设置智能展示区,展示乡村振兴成功人士的风采、成功范例的推介、潜在远景的描绘、乡村文化的地方特色和乡村生活的多重魅力。通过触摸屏幕或语音交互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体验,激发、培育学生对乡村的向往和人文情怀。鼓励学生运用AI智能工具进行音乐、文学、美术、文化等各类文创活动,积极参与乡村文化的丰富与再创造,深度推进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助力青年一代在乡村振兴的新型用武之地,展现自己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作者:杨洁梅,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讲师。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 水清岸绿 黑脸琵鹭“组团”觅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加载更多